生而為人毋須抱歉,但每個人都會對人生必經的過程產生諸多疑問,無論經歷的是痛苦或快樂,成功或失敗。在人生旅途中,疑惑常伴左右,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有些問題本就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只能在當下做出自己不會後悔的決定,卻不知這個選擇會像脫手的風箏,落在遙遠的未來某一天。現在所能踏出的每一步,僅是未完成的生命軌跡。
關於天堂地獄或死後審判的討論,長期與虔誠信仰家人相處的我認為,許多宗教教義部分建立在人類構建的威脅與道德約束之上。世間有太多事例顯示:行善多未必得好報,意外離世者往往是默默行善的無名英雄;反之,腰纏萬貫者不乏作奸犯科之輩。神是否存在?宗教的真正教義為何?還是教義已被人為曲解,只為圖一己或特定族群之私?這些問題常令人深思。
電影《破‧地獄》中的道教科儀,對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我曾持誦過一段時間的佛經,其中地藏經是必讀經典。在閱讀時,「破地獄」一詞給我帶來特殊的感受,彷彿身在無盡時間洪流中被某種未知之物轟然擊碎。若目連救母的故事為真,想必也是這種「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超然魄力。然而,細看這部電影的故事脈絡,卻是由一個個平凡日常事件組成,最終由主角依循禮儀,完成所謂的「破地獄」。
電影中描述的每一段人生其實都呼應了佛教「成住壞空」與「生往異滅」的概念。「愛別離」與「求不得」的主題在各個故事中反覆出現:黃子華開著紙糊瑪莎拉蒂出場的殯葬首秀;無法接受親兒逝去、盼望未來科技能使其復生的悲傷母親;還有因世俗眼光而無法相守一生的同性伴侶。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解不開的執念。
心經所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正是如此。人非神明,要逃離所有「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談何容易。然而,《破‧地獄》並非一部指責人類無法放下紅塵俗事的電影,而是以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不同群體的心結。從黃子華近乎歡樂地開著紙車出場開始,電影似乎在問:若死亡是通往下一段旅程的開始,開豪車出發不是更加稱心嗎?若生前無法相守,像梁祝化蝶般彼此追隨,不也是另一種雙宿雙飛的象徵?
人生從來不需追求標準答案,死亡或許也是一種解答。我們會因執著而迷惘或受傷,但若沒有執著,又怎能體會所愛之人和事物對自己的真正意義?
生而為人,或許就是為了體驗世間的各種情感:酸甜苦辣,愛恨憎欲。即使執著後可能傷心欲絕,那也是屬於自己獨特的體驗。真正的解脫不是什麼頓悟,而是被世間紛至沓來的劇烈情感衝刷過後所經歷的痛楚 - 那種能震撼內心的痛楚。唯有那種痛才能讓人真正清醒,而這種清醒,對我而言,才是真正的解脫。
電影資訊
《破‧地獄》(The Last Dance)─陳茂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