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曾經繁榮,卻無法挽回來自中心的瓦解。
今日的西方世界,能否避免重蹈千年前的劇本?
──專文導讀|《帝國為什麼會衰敗》
文|蕭育和(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思想文化協會理事)
我們有重啟世界的能力。──潘恩(Thomas Paine),《常識》
西元四一四年,西哥德王阿陶爾夫在自己王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新娘加拉是西羅馬皇帝霍諾留斯之妹,四年前西哥德人洗劫羅馬城時強擄而來。在本書的兩位作者看來,這場沒有得到霍諾留斯首肯的婚禮,揭露了日後導致羅馬覆滅的隱患,帝國邊緣行省的羅馬豪族,更願意押寶在當地的蠻族獨立王國,就算後來阿爾陶夫入主帝國的野望落空,也沒能扭轉帝國的頹勢。
兩位作者應該不會想到,這個和親的場景在二○二三年原書出版的兩年後,以另一種奇特的方式重現。當代的羅馬不得不在邊陲的衝突選擇妥協,無論好事者如何描述其中的大三角聯制賽局,都不得不承認這個曾引領世界單極秩序的帝國,正在為可能的兩面作戰所苦,一面是邊陲的區域強國,另一面是曾經在邊陲之外的體系大國。
正如本書反覆的提示,驚人相似的劇本正在相隔千年後上演。盛世的長期繁榮並沒有持續強化帝國中心,羅馬的官僚擴張與美國的自由秩序看似投射了影響力,但在帝國內緣拜經濟成長崛起的區域強權,最終掏空了霸權的基礎。
在堅定的帝國論者眼中,美帝盛世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秩序,在弗格森(Niall Ferguson)眼中,美國出奇克制其軍事優勢,換做其他帝國,斷然不會在奧本海默時刻放棄重塑世界秩序的機運,而美國本應複製大英帝國模式,透過軍事優勢與自由貿易打造新的帝國秩序,卻在冷戰零時與後冷戰兩次錯失時機。在帝國論者看來,當世兩個最大經濟體結合而成的「中美國」(Chimerica),遠遠不是自由秩序的象徵,而是帝國衰退的徵兆。
經濟重心轉移的成因在千年之間各有不同,同樣的結果是中心更加依賴邊陲,以及帝國內部的階級撕裂,羅馬邊陲的地方豪族選擇與蠻族部落聯盟,西方社會的經濟菁英靠著資本主義的金融化工具脫離國家掌控,享受空前榮景,帝國的經濟收益逐漸流向邊陲,羅馬以及西方國家被迫只能撙節支出勉強維持帝國的福利體系,依然死忠帝國的普羅群眾卻只感受到負擔與成本。
而邊陲之外的動力進一步壓縮了帝國,羅馬面臨的是匈人西遷導致的蠻族部落聯盟以及與波斯帝國的對峙,而在當下,自然是中國的崛起,美中對立同樣也是羅馬與波斯爭奪邊界、貿易網絡與附庸國家的翻版。以羅馬為鏡,兩位作者的忠告是,想保有既有的優勢,跟挑戰者正面衝突絕對不是好辦法,因為「中國的力量不會消失」,意外與帝國論者的論斷一致,帝國無法以關稅、技術封鎖與經濟制裁等等「和平的武器」削弱挑戰者。
這也是兩位作者對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基本觀點的商榷,其中之一是帝國並非亡於長期經濟衰退,相反地,帝國在瓦解前夕,其農業經濟依然欣欣向榮,以古鑑今的不言而喻是帝國中心應該正視經濟重心轉移的現實,也就是亞非印太地區的崛起。言下之意彷彿在告誡「新冷戰」的鼓吹者,冷戰無法複製,因為「西方集團」已經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經濟一體化的脈絡下,與全球「脫鉤」首先重傷的將會是帝國中心。
帝國的衰亡是一個政治秩序擴張、經濟重心轉移、地緣政治對抗乃至於體系新衝擊彼此加乘的結果,兩位作者藉此也挑戰了吉朋影響力深遠的觀點:帝國亡於對外來族群的不設防與內部滲透,亦即「文明腐化論」。作者明確指出,當前西方國家的財政壓力主要因為經濟成長放緩、勞動人口比例的下降,以及福利國家的支出等等因素,而非外來移民。當代的腐化論者往往援引羅馬經驗力主維護純正文明對帝國霸業的重要,然而正好相反,當前的西方世界比之過去都更迫切需要外來移民,以因應經濟盛世所導致的人口結構變化,文明衝突的世界秩序願景遠遠不是新世紀大棋盤,而是帝國終將傾覆的前奏。
這本「羅馬啟示錄」遠遠並非帝國終將傾覆的預言書。羅馬的崩潰有其技術上的先天結構性因素,交通的不便限制了中心的擴張,此為農業社會必然的結局,不過,相較於羅馬帝國繫於有形有限的土地資產,當前帝國重新鞏固中心的動能在於無形的民主憲制,西方世界必須藉此約束金融資本的跨國流動,填補在新自由主義時代被擴大的階級鴻溝,更必須放下文明自傲,接納外來移民,並以自由民主的理念拉攏國際盟友。
一切取決於當前的帝國是否願意承擔民主憲制秩序輸出者的角色。在本書中文版面世的今天,讀者恐怕會很遺憾地發現,帝國當前的政治路線正與兩位作者的建議背道而馳。帝國的主事者對於當前帝國秩序的動態懷抱著某種邊沁式疑慮,既憂慮邊陲秩序的逆輸入,又虔誠地相信只有貿易互惠才能維持零和競爭的體面。
讀者不一定要接受本書「歷史想像」的願景,但無法不正視其中對西方世界困境的討論;不一定要認為帝國正在衰退,卻不得不承認戰後的大國協調秩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如何,我們眼前的盛世正在上演千年前羅馬覆滅的劇本,不過結局仍未寫定,帝國是否還能重拾建國之初自詡「重啟世界」的雄心呢?數帝國遺跡,還看今朝。
(本文為《帝國為什麼會衰敗:條條死路通羅馬,關於西方政治社會的再思考》推薦序)
書籍資訊
書名:《帝國為什麼會衰敗:條條死路通羅馬,關於西方政治社會的再思考》Why Empires Fall: Rome, Americ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作者: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約翰.拉普利(John Rapley)
出版:八旗文化
日期: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