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准你們丟人現眼穿褲子騎腳踏車了?《踩動世界的女人》

 

《踩動世界的女人》中文版書封。

 

文|漢娜.羅斯(Hannah Ross)
譯|張家綺

 

  若是十九世紀末激烈抗議的人士和散布誤導消息的醫師都阻擋不了女性騎單車,那麼下一個需要提出的問題是,規定女性穿的服飾一點也不舒適安全,她們應該怎麼騎車?芬頓醫師發現了這個問題,形容當時的女性時尚「礙手礙腳」,讓女性無法進行任何體能活動。

 

  原名芙蘿倫斯.勃梅洛伊(Florence Pomeroy)的哈伯頓夫人(Lady Harberton)也舉雙手同意。她多年來致力將當時的長裙和馬甲打入冷宮,並在一八九九年四月五日將這項議題帶進法院。前一年十月,芙蘿倫斯在薩里(Surrey)騎單車,並在奧坎(Ockham)的豪博伊飯店(Hautboy Hotel)歇腳喝咖啡。正準備走向咖啡廳時,被飯店經理史帕拉格太太(Mrs Sprague)擋下不讓她進入:「妳這身打扮不行。」接著芙蘿倫斯就被帶到開放式酒吧,也就是地板上到處是痰液和鋸木屑的傳統酒館,芙蘿倫斯認為這個空間「惡劣,空氣中飄散著烈酒和酒吧的難聞臭味」。

 

  當這間飯店因為違反售酒法遭到法庭傳喚,才明白誰都別想把夫人踢到酒吧。雖然更明確的說法,該控訴恐怕主要源於服裝偏見:史帕拉格太太因為芙蘿倫斯沒穿長裙而不讓她進咖啡廳。對史帕拉格太太來說,芙蘿倫斯這身打扮其實和下半身裸體沒兩樣,因為她穿的是「理性服飾」(rationals),也就是劍橋人偶身上那套丟人現眼的服裝。

 

  理性服飾的形式五花八門,但主要元素是下半身和其他女性服飾南轅北轍,多半是燈籠褲或寬鬆女褲,而不是長裙。這一類褲子皆為短而寬鬆,並於膝下縮窄。

 

芙蘿倫斯.勃梅洛伊與她被認為「下半身等於沒穿」的服飾。

 

  對當時許多人而言,採取過於男性化裝扮的女性很可能變成男人。褲子在十九世紀時屬於男性的專利,以真實情況和比喻來看皆然,而且許多人都希望保持現狀。報章雜誌取笑他們視為對現狀構成挑戰的「新女性」,諷刺專文也經常伴隨女性身著燈籠褲的插畫,圖中的女性不是坐在單車上,就是在單車旁搔首弄姿。

 

  一九○○年的某張照片文字說明寫著「照顧孩子、完成洗衣、十二點整吃午餐」,畫面中女性穿著一件寬大格紋燈籠褲,佇立在她的單車旁,而她那身穿長圍裙的丈夫則是蹲下來幫她繫鞋帶。《帕克》(Puck)雜誌一張插畫中,一位臉色嚴肅的肥胖女性身穿理性服飾、跨坐在單車上,一個體型不到她一半的男人則棲息在她的單車手把上,標題寫著「新女性自騎欺人」(New Woman takes her husband for a ride)。

 

  當時的漫畫家描繪身穿理性服飾的女性背影被誤認成男性,甚至正面也被當成男人。這些人的用意已經很清楚:這些女性是對自然秩序的一大威脅,很需要導正,回歸屬於她們的位置。

 

  自行車業者的觀點倒是相當不同。他們很清楚自由解放的女性是單車業者的收益來源,於是在廣告中宣傳堅強獨立、身穿理性服飾的女性。艾利曼通用(Elliman’s Universal Embrocation)肌肉按摩膏的廣告採用的主角,就是毫不羞愧地穿著燈籠褲、騎單車超越男車手的健美女性,其中一則廣告中,則可見一位男車手在女性超車時自坐騎的椅墊滾落。

 

  擺脫長裙和馬甲

 

  眾多女性都和芙蘿倫斯一樣,對她們面臨的反對聲浪和嘲諷不屑一顧,繼續穿理性服飾。這些人已經體會過理性服飾帶來的活動自由,也不打算走回頭路。畢竟長裙加上襯裙就可能重達六公斤,在地板上拖行又會沾染灰塵和細菌,也可能隨時被絆倒,甚至潛藏更致命的危機:某些情況下,女性的長裙會不小心掃到煤油燈,或是太靠近明火,因此被火活活燒死,有些女性則是遭到行進中的推車車輪拖行致死。所以女性不想穿裙子騎單車也是情有可原,穿長裙的唯一目的就是避免你走太遠——也許這是精心設計的一環,而越有錢的人服裝重量就越重,也越不實用。

 

  某位女讀者於一八九五年投書《淑女單車族》雜誌,比喻這種追隨時尚的女性生活猶如「一場慢性自殺」,馬甲會造成眾多可怕危害,是「暈厥、歇斯底里、消化不良、貧血、睏倦、(以及)活力減弱」的罪魁禍首。就她看來,騎單車就是推動服裝改革運動的關鍵:「舊時代的女性如今幸福快樂地死去。服裝改革是女性健康的一大因素,而單車就是推動改革的一大助力。」因此她覺得「所有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女性」都應該擁戴騎乘單車。

 

  現代體壇對女性體態的迷思

 

  謝天謝地,現代女性都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衣著打扮,至少在西方社會如此。要是芙蘿倫斯.哈伯頓地下有知,看到二十一世紀流線設計、無拘無束的女性單車服飾,相信也會欣慰不已。可惜的是,騎單車的現代女性人數仍然低於男性:根據一份二○一七年英國交通部的研究,男性騎單車的次數是女性的三倍,騎乘距離平均多出四倍。缺乏安全單車基礎建設是其中一個主因,但另一個最主要的障礙,還是女性擔心外表遭人品頭論足,或許現代人的選擇比過去多,但外貌仍然持續影響我們,左右我們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做某些事。

 

  二○一八年我在法國騎單車時,一名飯店男老闆就對我的單車專用鞋發表意見,充分說明了女性必須承受莫大外表壓力。飯店老闆指了指我的公路車卡鞋,語帶諷刺地說這種鞋「非常性感」。我當然知道他只是開玩笑,但這個玩笑源自一種先入為主的想法,那就是女性應該無時無刻保持迷人、充滿女人味。這種鞋讓我能更有效率地踩著腳踏板,那天我足足騎了一百四十四公里,既然有這種好處,鞋子「有失性感」也不值得一提。要是諸如此類的心態到處可見,女性不願穿上健身服飾,大概也不足為奇吧?

 

  假設騎車時必須穿成環法自由車賽的參賽者,一身緊身短褲和上衣,可能就足以讓部分女性退避三舍,不敢跳上單車。很多人擔心要是練得太健美,或許會有人覺得她們「沒有女人味」。身穿理性服飾的女性先鋒被譴責「不像女人」或「不優雅」,人類的觀點至今似乎並沒有隨著時間長進多少。這足以解釋為何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後往往停止騎單車上學,也說明了為何女性的運動量少於男性。

 

  值得慶幸的是,身體自愛的概念總算打進主流市場。英格蘭體育組織的「這個女孩辦到了」(This Girl Can)的廣告就謝絕名人和職業運動員,獨鍾年齡、能力、種族背景、體態各異的平凡女性,她們則在廣告中分享自己賣力運動的正面經驗。這部影片讚揚擁有橘皮組織、大汗淋漓、贅肉搖晃的女性,她們則是大方與觀眾分享運動後血液奔騰、腦內啡大量分泌的美好經驗。英格蘭體育組織表示,在這一年內,兩百八十萬位十四到四十歲的女性說看完這則廣告後,開始更積極從事體育活動,其中一百六十萬人甚至先前從來不運動。

 

 

  但我們還有一大段路要走,許多職業女運動員仍然覺得她們在公眾和媒體眼中的模樣,比個人的體育成就來得重要。在這個社群媒體主宰、影像爆炸的年代,人們期待女運動員不僅是運動健將,也得兼具性感外表。二○一八年,第一位獲得享譽國際的金球獎(Ballon d’Or)足球項目的女選手艾達.海格貝爾格(Ada Hegerberg)上臺領獎時,主持人突然請她為觀眾跳一段電臀舞,而她公然拒絕了。

 

  有太多職業女運動員怨聲載道,表示她們受到業界人士的言語貶損。不管你的成就有多高,「纖瘦體態就是好」的觀念在職業體育中似乎也普遍流傳。奧運自行車手潔西卡.瓦尼斯(Jess Varnish)向英國單車會(British Cycling)抱怨,指控該協會的技術指導不斷汙辱她的身形體態,而且她的指控不是這樣而已。雖然那名技術指導斷然否認自己有錯,經過一番內部調查卻發現,瓦尼斯的控訴並非空穴來風。

 

潔西卡.瓦尼斯雖有能力騎進奧運,卻仍不免被指教「身材不好」。

 

  在田徑運動中,奧運七項全能金牌得主潔西卡.恩尼斯—希爾(Jessica Ennis-Hill)聲稱,有名英國田徑界的前輩笑她胖。另外也有數不清的女職業自行車手,甚至是男車手表示,為了保持體態輕盈纖細承受多大壓力,並得長期被教練挖苦自己的體重,最後演變成(或差點演變成)飲食失調症。

 

  要是體壇的頂尖女性都得承受保持體態的龐大壓力,那麼連運動員都不是的眾多女性覺得自己不適合運動,也情有可原。如果沒有活躍、真實的女性代表人物,這種現況就很難改變,結果大家都會錯過經過證實的、美好的健康益處。儘管外表的改變不大,光是幾週的適度運動,一個人的身體形象就可獲得改善。腦內啡有一項好處,那就是一旦開始運動就會上癮。而一場由自行車輪推動的革命,將會推動另一場革命的誕生。

 

(本文節錄自《踩動世界的女人:自由、賦權、革新,130年來的女性單車史》)

 

 

書籍資訊

書名:《踩動世界的女人:自由、賦權、革新,130年來的女性單車史》 Revolutions: How Women Changed the World on Two Wheels

作者:漢娜.羅斯(Hannah Ross)

出版:木馬文化

日期:2024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為什麼我們都誤以為自己很Nice?

椰風銀浪,檳城華人的「可疑慶典」:黃錦樹談《歸屬之儀》

罕為人知的新藝術先行者(真的不是克林姆)

巴洛克:巨大變形珍珠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