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喜歡La la land的跟其他人:《巴比倫》

 《巴比倫》劇照。

 

  自2016年以來,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喜歡《La La Land》的,以及對其無感甚至倦怠的。很多年以後我才敢承認,當年在那巨幕影廳中,我曾經沉沉睡去,睡在色彩斑斕、笙簫歌舞的愛樂之城。那是我第一次看達米恩‧查澤雷的電影。

 

  《巴比倫》自從上映以來背負極端盛名,愛之者極愛、恨之者處處留言「真是一部爛電影」。踏進《巴比倫》以前,我把思緒整理,膀胱清空,期待值降到最低,跟著電影上升、下墜.......

 

  巴比倫城:文明付出的醜惡代價


  史書裡曾記載這座城市的非凡文明,她是如何繁榮至極,標誌人類智慧的頂點,卻又在一夕之間灰飛煙滅。暢銷書《人慈》提及,上古人類曾經過著善良的遊牧生活,然而當人們注意到兩河月灣間這塊「奶與蜜之地」,農業發展、社群定居,「自私」的概念開始出現,邪惡也就於焉產生。巴比倫城便是奠基如此「肥沃」盛大建成,她象徵人類的進步,同時也生出汩汩不絕的惡意。

 

  這座上帝之城,在故事裡象徵「電影」。

 

  在電影的開端,最渺小的人物奮力推著大象爬上頂峰,這頭珍奇巨獸亮相背後,遮掩許多骯髒污穢的事實:賄賂、毒品、屎尿、和死在陌生華麗房間裡的年輕女演員。《巴比倫》的開頭道盡一切,聲音與否、色彩與否,所有美得逼人而不真的場面,都得犧牲過多灰頭土臉的面孔。

 

  鏡頭輕巧帶過許多不人道的勞工剝削──太輕巧了,以至於觀眾能理解,原來在電影發展史上,這些小人物便是這樣被帶過的。無論是被戰場旗幟刺穿的臨演、悶死在逼仄小室的工作人員、被冷血打發的酷兒、被迫塗上碳粉的黑人......,為了蓋成這座「永垂不朽」的上帝之城,他們在鎏金時代裡彎腰屈膝。一如古老遙遠的美索不達米雅亞平原上,曾有千萬人搬磚築瓦,留下名字的,卻只有來來去去、鋪張殘忍的統治者。這是看《巴比倫》,得注意到的第一個大重點。

 

《巴比倫》劇照。

 

  前浪死在沙灘上:失去聲音的一代

 

  然而人前的難道就立於不墜之地?1927年,影史上第一部聲畫同步的電影《爵士歌手》上映,永遠改變了電影。當然,從此以後,影史上只會不斷有全新的技術出現,不斷翻新、不斷向前,就如1896年那列疾駛的火車。

 

  瑪格羅比飾演的「野孩子」妮莉在無聲黑白電影裡舞動綻放,加入聲音以後她卻無所遁逃了。妮莉以《萬花嬉春》的第二女主角為本,刻畫默片明星無法適應新世代的強烈陣痛,當年她靠風情萬種的眼睛取代女星摩爾,然而時代轉變,就像拍板一瞬間,她也從當紅炸子雞跌作燙手山芋。

 

  妮莉總是在找舞會和派對,她是最好的舞者,卻不是一位頂好的歌者。開頭的宴會裡她紅艷似火,萬千目光全指向她;而當鉛華洗盡,她身穿淡粉啞光舞衣,亦步亦趨舞向沒有光的所在,像電影散場。電影曾給過她模樣,卻使她喑啞。妮莉是自己的無加料冰淇淋,沒人能矯飾她野蠻直接的存在,卻也無人能阻止她消逝融化的飛快。

 

  布萊德彼特飾演的傑克拉康拉德是默片時代片酬最高的巨星,在電影開場沒多久,他便因為前日派對過猛,滑稽掉進泳池。那一幕,我馬上想到《大亨小傳》裡死在泳池裡的蓋茲比。在近乎重疊的流金時代,他們也有類似的結局。傑克清楚電影將往更好的方向去,只是不曉得這列持續奔馳的列車就要將他卸載。他和舞台劇老婆的那場對話雖然濫情,卻依然使我掉下眼淚:「電影絕不是低俗藝術!」我想起幼時父母牽我手到對面租片店的場景,那些方方正正的電影那麼廉價,卻又那麼讓人絕對的快樂。而DVD也如默劇、黑白電影一樣,消失在時代的洪流裡。

 

《巴比倫》劇照。

 

  達米恩‧查雷澤如是問:你該如何談夢想?

 

  妮莉和傑克之所以凋零,因為他們沒有根、沒有現實做土壤。縱使下了戲,他們都活在派對和電影裡。當人錯把夢當成現實,夢想就會背棄你。

 

  故事裡近似導讀者的角色是男主角曼尼,讓我聯想到《大亨小傳》裡的尼克。他們活在距離繁華大夢最近的地方,時不時也被巨幅的故事吸進去。達米恩‧查澤雷作品的反覆命題:你究竟願意為了夢想付出多少?《進擊的鼓手》染紅的鼓面、《登月先鋒》無氧的孤獨、《樂來樂愛你》迥異的未來......。曼尼也曾經為夢想付出一切,可是追夢的路走到極限,他終於願意回頭承認自己從來就是那個渺小平庸的墨西哥人,許多年來,他還在推那頭大象上山,每次要抵達頂點時,上帝就把山巔放得更遠。曼尼有根,他知道電影始終只是電影,他是為導演打開造雨機的人,而非在雨裡跳舞歌唱的演員。他們舞動肩膀的背後,是一艘巨製的挪亞方舟。誰能上船,離開文明的毀滅呢?

 

  巴比倫,上帝之門,要闖進來的人,必先付出終極的代價。

 

  這一切都比你更重大

 

《巴比倫》劇照。

 

曼尼:「我想成就更大的事!」

妮莉:「比什麼更大?」

曼尼:「比清理大象的糞便更重大、比我的生命更重大的事。」

曼尼:「可以永垂不朽的,那些具有非凡意義的事。」

愛蓮諾:「因為這一切都比你還重大,我知道這很傷人。沒有人願意被拋下來。」

 

  最後的最後,我們跟曼尼一起在戲院的椅子裡下沉,看百年來的電影濃縮到眼前。那是《巴比倫》的尾聲,一如每個美好日子的末尾,上帝給予絕美魔幻的黃昏時刻。

 

  「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

 

  也許新天堂樂園戲院終究要被一磚一瓦拆除。

 

  也許莎朗泰可以逃過謀殺,光腳丫在戲院裡看電影。

 

  我們見證無聲、黑白、彩色、3D、動畫、特效.......,安達魯之犬割下眼珠、救世主逃出綠色編碼、還有正在隔壁影廳飛躍的阿凡達。而《巴比倫》本身也是電影史的一個最新高點,瘋狂的調度和瘋狂的場面。然後膠卷會繼續轉動、火車持續進站,電影被拍進電影裡,一如《萬花嬉春》、一如《從前有個好萊塢》。

 

  看戲的傻子永遠著迷,做戲的瘋子永遠下不了戲,而巴比倫永遠在那裡。她飽含世上所有的邪惡與自私,蜂蜜與牛奶。幾百年後,城牆早已倒塌,但只要螢幕亮起,電影就活在那裡。

 

 

電影資訊

巴比倫》(Babylon)─Damien Chazelle,2022 [2023 台灣]

你可能會喜歡

《尋愛夢工廠》:寫給東德片廠的情書

《花樣年華》:總是不知怎麼開了頭

卒仔的英雄之旅:《綠騎士》

過去永遠不死,甚至從未結束:《顫役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