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並不在於你的「愛的語言」是什麼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同意這五種愛的語言是讓人愉快的,但真正實踐起來卻有非常大的偏好落差。 

  1992年,一位來自北卡羅來納州溫斯頓─撒冷各各他浸信會的宗教工作者寫了一本書,叫做《愛的語言》,這本書意外成為近三十年來最有影響力的浪漫關係心理自助書籍。

 

  《愛的語言》光是英語版本就賣出了一千三百萬套,盤據紐約時報暢銷榜整整十年,直到今天都沒有跌出亞馬遜前五十大暢銷書籍榜。或許你會訝異,本書事實上被列為基督教出版品,儘管它外表看起來像是大眾心理學書籍。作者蓋瑞‧巧門沒有任何心理學背景,他擁有神學跟人類學學位,出書前長年在教會進行婚姻輔導,將自己的輔導經驗總結成《愛的語言》一書。

 

  按照巧門的理論,人們能夠感受到愛的方式有五種:肯定的言詞、精心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這五種方式可以視同是人類用來表達「愛的語言」。肯定的言詞(words of affirmation)是來自伴侶的讚美跟感謝,精心時刻(quality time)是與伴侶共度的美好時光,接收禮物(receiving gifts)正如字面上的意思,意指餽贈物質給對方,服務的行動(acts of service)是為了伴侶而進行的勞動,身體的接觸(physical touch)當然就是表現親暱的肢體接觸。

 

人們能夠感受到愛的方式有五種:肯定的言詞、精心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

 

  這五大分類其實沒有任何嚴格心理學意義上的證據,稱不上有信度效度可言。而且聽起來十分平凡無奇──這些不就是夫妻之間常見的正面互動而已嗎?但有趣的卻是,巧門發現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同意這五種愛的語言是讓人愉快的,但真正實踐起來卻有非常大的偏好落差。大部分的人只會使用其中一種到兩種愛的語言來向伴侶表達感情,而且配偶之間習慣使用的愛情語言通常不完全一樣,這導致有時候即便兩人確實相愛,卻有一方或者雙方感受不到被愛,從而產生嫌隙跟爭吵。

 

  當我第一次注意到五種愛的語言分類時,就很快的在內心盤算了一下,自己最喜歡的愛的語言是什麼?不需要思考太久,我便知道那是精心時刻跟身體接觸。接著,我開始疑問,我的配偶偏好的愛的語言是什麼?我真的知道嗎?我心裡有些推測,抱著推測去詢問他,結果發現跟我自己偏好的愛的語言有些出入。雖然我們都喜歡共度精心時刻,但他更喜歡肯定的言詞跟服務的行動。

 

  於是我發現,其實從他的角度,我很少表現出愛。我很少讚美他,也很少幫他做事情。而從我的角度,我似乎也把伴侶表現出來的愛情看得太輕,他負擔了非常多的家務勞動,這對他來說是重要的愛的表現,但我很少思考這些服務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更遑論對此表達口頭感謝。

 

愛的語言確實是一種實用的分類工具,它可以幫助浪漫關係中的人們更加珍惜彼此。

 

  如果你搜尋「愛的語言」,無論用中文或者英文,排名最前面的都是:「快來測驗了解『你的』愛的語言是什麼!」這讓我感到十分疑問,為什麼不是「快來測驗了解『你的另一半』的愛的語言是什麼」。愛的語言這個概念被發展出來,目的並不是讓你更加確信你自己喜歡怎樣被愛,而是要讓你去設身處地了解,伴侶是不是已經正在表達愛而你不知道?伴侶是否沒有接受到你發射出來的愛?

 

  就我看來,諸多關於「愛的語言」的心理測驗,看起來都有點像是過度自我中心的自戀狂用來威脅另一半改進自己言行的刑具。別誤會,我跟一般人一樣喜歡做線上心理測驗,因為人確實有想要了解自己內心的慾望。但問題卻是,了解自己跟改善關係不是同一件事情,除非你真的認為伴侶關係不好全是對方的錯。

 

  因此,愛的語言確實是一種實用的分類工具,它可以幫助浪漫關係中的人們更加珍惜彼此,並且感受到愛情──但不該用在了解自己,而該用在了解配偶。除卻極端負面的例子,譬如有一方刻意背叛、惡待另一方之外,我們通常都不是因為不了解自己才感覺對浪漫關係不滿意,而是因為不了解對方在想什麼、不了解彼此的差異,才會感覺到不滿、難受、寂寞。

 

  愛的語言讓我理解到,需要用自己以外的角度去看待配偶付出的愛,也應該做出相應的修改,讓配偶感受到我的愛。在情人節的這一天,或許大家可以花點時間去問問看,你的情人在對你訴說的「愛的語言」到底是什麼?

 

 

書籍資訊

書名:《愛之語(增訂版):永久相愛的秘訣》 The 5 Love Languages: The Secret to Love that Lasts
作者:蓋瑞.巧門(Gary Chapman)
出版:中國主日學協會
日期:2021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從東電女職員之死談起──上野千鶴子與日本的女性嫌惡

林群盛與BBS寫詩的時代:黑暗宇宙中的星星塵埃

虧損的感覺怎麼來的?我們腦中的「心理錢袋」

愛像巧克力:不妨用建築與幾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