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而戰,為何而不戰的糾結──《阿凡達:水之道》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

 

  那個男人,終於歸來

 

  十三年後,那個男人回來了,他一生沒拍過失敗的電影,除了年輕時不懂事被騙那次(但即便是那次,他也跟魚很有緣),年近七十的他要重新在後疫情時代把觀眾帶回電影院,並證明自己對阿凡達這個下半生事業的熱情。正如他先前所透露的,這確實是一部關於家庭的電影,不只是關於殖民與反抗或者環保和污染,更多的是關於為何而戰,為何而不戰的糾結。

 

  2022年有很多優秀的電影,但唯有《阿凡達:水之道》能在技術層面優秀的讓人光盯著銀幕就隨時感到驚喜。有別於前作立體繁複的叢林,水之道所揭示的南太平洋式景觀幾乎就是一個要把人吞食的藍,這個藍不是令人鬱悶的藍,而是海闊天空的藍,你以為主角傑克已經學得夠多,你以為作為觀眾已經學得夠多,然而卡麥隆要再度拓展觀眾的視野,藉由他驚人的水下攝影技術與CGI技術,還有高低影格的交錯實驗,他要讓觀眾更加沉浸在這個世界中,甚至忘記自己戴著3D眼鏡,彷彿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這十三年就是出了趟遠門,到長滿奇花異草的潘朵拉拍攝紀錄片素材那樣,一個世界開展在觀眾眼前,不斷促使觀眾瞪大眼欣賞這位居外星的自然與文化,當然還有其中若隱若現的神祇。

 

  潘朵拉的神,伊娃,拿魔鬼終結者用來形容天網的話,就是「全球性系統網路」,只是沒有電線也沒有從火堆裡的金屬骷髏服侍於她。相反地,圍繞她的一切都是五彩繽紛的自然美景還有五彩繽紛的動物,他們並不是善良天真好欺負的蠢蛋,而是有如潘朵拉的有毒大氣般,總是充滿毒性與野性,唯有一身藍的三公尺高巨人「納美人」能駕馭他們,然而即便是這些三公尺高的巨人面對片中科技進步的人類,也無可奈何地必須接受家園被掠奪的苦難。這些人類他們見,他們來,他們征服,因為他們的家園早已被污染殆盡,所以他們必須來到遠方進行開墾,而當地原本的居民則必須忍受他們,或者迎接各種屠殺,正如你熟悉的那些故事那樣,中間涉及許多劇烈的碰撞與失望,然後是更大的衝突。

 

  直到傑克的來到,伊娃才找到了這個星球的解救之道,就是讓這個外星人了解他們的文化,並策反他為當地而戰,因為這個來到此地的軍人傑克,正如鐵達尼號的那位一樣社會地位低下,當他為國犧牲而喪失雙腿時,國家並沒有給他應得的補償,直到雙胞胎哥哥不幸去世,他才被企業找去替代哥哥,並被允諾優渥的報酬和一雙能再度行走的腿。

 

  這正是《阿凡達》的故事,關於一個人如何藉由轉生異世界進而重獲新生,當那一枝枝射向人類同胞的箭還有兇猛而殘酷的野獸朝人類襲來時,你也會看到卡麥隆在熱愛自然之外的瘋狂以及對人類的厭惡,他確實不是什麼像是「抱樹嬉皮」那樣的和平主義者,幾乎如宮崎駿一般有著矛盾的兩張臉:既崇尚和平,又仰賴暴力;既熱愛科技,卻又熱愛自然,而前者製造的污染,正是後者滅亡的原因。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

 

  卡麥隆在續集仍然維持著這種矛盾,首先片中的人類多年後歸來並大量降落的戲簡直令人目瞪口呆,首先是那滔天的烈火把夜晚染成紅色,使得動物們倉皇逃難,最終被火焰所吞沒。當機艙打開,巨大的機甲傾巢而出,指揮著交通並搬運貨物,遠遠的原住民則痛苦地看著自己的家園再度被夷為平地,人類已經退無可退,以致於對這場毀滅行動毫不留情,而這片自然也註定受到蠶食,看看那些數不盡的蜘蛛機器人如何日夜無休的建造整座城市。而在軍人裡則有我們熟悉的老朋友,上集被一箭穿心的上校,他回來了,更加高大,更加年輕,更加有力。

 

  更加的藍。

 

  科技把他從地獄帶回,當然觀眾可以清楚看到這位歸來的上校並沒有什麼身分混淆問題,他清楚自己不是那個死掉的上校,卡麥隆毫不掩飾殖民者被裝進被殖民者身體這個在第一集就令人玩味的問題,就像《逃出絕命鎮》那樣,掠奪不會只有外在,如果可以,他們連你的身體都會想要。

 

  面對重返的人類,傑克會選擇舉家戰鬥,如同上一集那樣全球反抗嗎?

 

  不,他逃跑了。捨棄自己的首領地位,捨棄最終幻影騎士的稱號,他帶著家人逃到遙遠的海洋地帶,姿態放低尋找庇護所。這是《阿凡達:水之道》的核心故事,關於一名戰士成為父親之後,如何變得怯戰,他相信海洋能給他們一家所需要的一切,只要一家人維持低調即可,如同他對海洋族族長所言:

 

  「我已經不再戰鬥了,戰爭將與我們無關。」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

 

  得來不易的海洋奇觀

 

  卡麥隆是一個鍾情海洋的男人,從十六歲學會潛水時,他就發現了水底世界的魅力。二十六歲的他參與製作了1981年第一部掛名長片導演(雖然後來因不聽本片地下導演亞桑提(Ovidio G. Assonitis)的話被換掉)的《食人魚2:繁殖》(Piranha II: The Spawning),他就與水維持孽緣。到了1989年的《無底洞》(The Abyss)甚至還進一步揭示了他的某種宗教理念,一種潛藏在水裡的高級智慧生物,已經克服科技與自然的衝突,甚至不再需要殺戮度日。幾年後的《鐵達尼號》(Titanic)同樣也離不開水,只是這一次水成為了某種毀滅的象徵,洪水灌入船艙,鍥而不捨的追著人跑,如同由他創造的《魔鬼終結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裡的經典反派t1000那樣,一種怎麼滅也滅不掉的液態存在。

 

  卡麥隆曾經表明《鐵達尼號》是人類世界的隱喻,而這艘不沉之船最終淹沒大海,被生命之水毀滅是人類世界毀滅的某種寓言。我們不該太驚訝,就像《阿凡達》裡的人類已經把自己的星球給榨乾了,高科技高污染的世界即將毀滅,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要展開星際旅行,前往潘朵拉的原因。

 

  《阿凡達》從一開始就是個對人類失望的故事,科技的發展毀滅了宗教的信念,只剩下貪得無厭的掠奪,卡麥隆大可以上演一齣跨物種愛戀,讓人類與外星人和平共存,然而他卻要讓主角捨棄自身肉體,並回頭對抗自己的同類,只是這個對抗註定是螳臂當車,儘管身為軍人的傑克已經很好的組織納美人進行前所未有的反抗。

 

  然而隨著數量眾多的人類飛船,還有那巨大而高效的機械文明降臨,向來拒絕機械文明的納美人縱然拿起槍枝反抗,仍然難以抵抗。潘朵拉的發現給地球人帶來希望,上一集出現的是企業,然而這一次出現的,乃是政府。儘管伊娃仍然讓動物替納美人警戒所有地球人及其科技,但這仍然只能勉強防守而非進攻,於是傑克選擇帶家人逃向遙遠的大海,順便也讓觀眾看一看不同的景色。這個景色是卡麥隆流連忘返的海洋國度,他拍完《鐵達尼號》的那幾年,就拍了兩部海洋紀錄片,到了拍完《阿凡達》後,2012年他更是潛入地球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在這個可以把個喜馬拉雅山放進去還會多很多空間的地方創下世界記錄,如同他的偶像雅克‧庫斯托(Jacque Cousteau)般深深痴迷這個國度。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

 

  「他不只給我們展示動物,他更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關於探索的幻想。」

 

  阿凡達,是關於探索的幻想,是關於卡麥隆看到的,一個技術與資金尚未到位卻已經存在的世界。

 

  拍攝自己最擅長且不斷挖掘的水下世界的卡麥隆,為了讓觀眾看到他眼中的世界,不只開發了新的3D攝影機,還利用高幀的48格以達到在水中通透流暢的視覺效果,當然水體向來都是最難處理的特效,光在水中的折射與漫射處理的好與不好,會直接影響觀眾的真實感體驗。不要忘記《阿凡達》是由高數位特效毛皮覆蓋非人角色的作品,本來要說服人去接受就有其不易,更別說要拍水下畫面人的身體動作,若只是吊鋼絲,那看起來就會很假,因為在水中還有溫度、流速以及種種物理因素必須去計算(為《阿凡達:水之道》進行特效運算的機器有一個足球場大),更別說演員的身體動作。

 

  所以,為了水下拍攝卡麥隆建造了大水池,讓演員直接在水中潛水做動態捕捉,《阿凡達》拍攝時無法克服的數位技術現在成熟了,但要讓《水之道》這部至少三分之二都在水中的電影做出其他電影難以企及的特點,卡麥隆還需要演員們潛入冰冷的大水池中(卡麥隆相當遺憾的表示,他們的大水池可一點都不舒適),在水中閉氣完成所有動作,之所以不用氧氣瓶是因為他們還需要在演員臉部架設捕捉表情的攝影機。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讀到凱特溫絲蕾以七分鐘突破阿湯哥潛水記錄的原因,數位特效固然有能做到的部份,但演員所提供的靈魂卻是讓本片栩栩如生的更重要原因,盯著大銀幕上角色的眼睛,你便會從中感受到滿溢的情感。

 

  卡麥隆成功了嗎?

 

  我只能說他創造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體驗,就算不論其他部分,光是本片關於水的影像就值得你進設備合乎標準(IMAX 3D)的電影院進行體驗,甚至還沒到海邊前,那雨水打在角色身上的潮濕就已經預視了本片達到的全新高標。更別說一到海裡,伴隨那些淡藍納美人的尾巴一同前行時,看著大銀幕的每一秒你都會感覺有迷你的小手在按摩你的眼睛,如此飽滿而令人舒服的光線灌入你的眼睛之中,以致於走出影院後一抬頭就會感到外面世界的黯淡無光。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

 

  水所啟發的生命哲學

 

水之道沒有開端也沒有結束 

大海就在你身邊,也在你體內

大海是你的家

在你出生之前和你死之後。

我們的心在世界的子宮裡跳動。

我們的呼吸在深淵的陰影中燃燒。

大海給予,大海索取。

水連接萬物,生與死,黑暗與光明。

 

  根據卡麥隆本人說法,《阿凡達:水之道》如果票房不好,那麼整個系列就只會做到第三集;如果好,則會有四,五集,所以我們便知道何以他要把對海洋的熱情在本集分享出來,大海是他切入自然的要點,也是他在《阿凡達》想表達的生命哲學之更具體體現。有別於山中的納美人,海邊簡樸生活的納美人居住在珊瑚礁形構的地基上,他們捕魚維生,還有自己的夥伴兼座騎,一種長得像是小型蛇頸龍的頑皮生物,一種像是巨大飛魚的兇猛座騎,他們是擬真的數位動物卻又充滿靈性的討喜。而在大海底下,除了大小不一色彩鮮豔的魚群以及各種海洋植物外(其中有的可讓人躲藏其中換氣,有的如五彩絲絨與流蘇般裝飾形狀曲折的礁岩),長得像鯊魚的掠食者則隨時準備獵殺,像是鯨魚的突鯤則比前者更巨大,並具有驚人的智商與感受能力,甚至可以儲備哲學與音樂,他們是海洋納美人的重要家人,你可以看到他們彼此的關係相當緊密,而且這種關係是人類難以理解的。

 

  對於多數人類而言,突鯤就跟地球上的鯨魚沒兩樣,牠們腦子裡那價值四千萬美金的液體才是最重要的。

 

  透過以上的資訊我們可以理解到,比起上一集超導體礦石帶來的利益,本集魚油帶來的利益更為可觀,當然比起這些從潘朵拉上掘取的資源,孕育這些資源的潘朵拉本身才是人類真正想要獲取的對象,而這也是造成根本衝突的原因,因為人類只想要攫取,卻不想要回報。如果說病毒的功能是在宿主身上無限制複製自己,直到宿主承受不了而死亡,並在過程中找到機會就傳播給下一個宿主,那麼毫無疑問人類正是宇宙中的病毒,高科技、高耗能、高污染的生活方式給潘朵拉帶來的浩劫在上集是讓祖靈樹倒塌,殺死一堆動植物,以及生存其中的納美人,在本集則是補獵海洋中的突鯤,讓這些與世無爭的高智慧溫和生物蒙受血光之災。

 

  這整個獵殺過程,水面水下,24幀與48格的切換間看來更加驚心動魄,你會看見被插上鎖鏈的突鯤死命地掙扎,其中最震懾人心的,無非是一頭剛生下小孩不久的母鯨,在經歷一連串追擊後浮上水面翻著紅透的白眼死亡的景象,牠的孩子還在旁邊一度徘徊不去,但如螃蟹般的機器人卻已經爬上牠的身體,給牠身體打上能綁上繩索的鋼釘。

 

  而這是海洋納美人始料未及的,牠們一開始正如前來尋求庇護的傑克那樣,認為我不犯人,人便不犯我,卻在此刻才意識到人類並不會因為他們的臣服而放過他們,利用流暢的運鏡與構圖還有動作設計,卡麥隆讓我們看到這群本來自由自在的海洋納美人如何從優游海中逐步面臨朋友被殺,家園被毀的絕望。藉由精湛的動態捕捉與數位技術,展現在他們扭曲嘶吼的臉部肌肉上,那是比真人更多細節的臉孔,正如卡麥隆在空氣與水下不時撒落的塵埃與氣泡那樣,都是為了取信觀眾做的微小苦工。

 

  在《阿凡達:水之道》裡,死亡被處理相當隆重,其高潮是片中最後一場水下葬禮,孩子的屍體逐漸下沉,直至被海中的祖靈樹海葵般的觸手給包覆,之後幾場戲父母與祖靈樹的連接又感人的令人淚流不止,那可能是幻象,也可能是實在,然而卻是最真實的感受。對於一個生命的消殞如此隆重,是因為片中的角色十分了解生命的可貴,然而一昧為了生命的持存而退讓,他們也終將失去他們要保護的,比如為了和平而一味避戰,最終不就是對更大規模屠殺的成全嗎?難道我們忘記了,所有著名大屠殺都發生在非戰爭地帶,而是被佔領地區那樣,唯有被佔領後屠殺才能進行系統化與效率化,你甚至可以讓他們的同族參與這個流程,比如二戰時猶太委員會被迫協助運送猶太屍體並掩埋那樣。

 

  卡麥隆很清楚,這不只是個關於大人如何守護舊世界的的故事,也是關於孩子如何看待新世界的故事,如同亞里斯多德所謂說「對世界的好奇,乃是哲學之源」,在其成為繁複抽象的體系前,其根源首先來自對於世界的好奇,而能對世界首先投以最純粹好奇的,往往是孩子們,他們無所成見,故世界在他們面前無所遮蔽,而這其實也是看太多影像的觀眾所需要的一種純粹與喜悅。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

 

  孩子開展的廣闊視角

 

  有別於第一集主要視角放在來到異境的傑克身上,這一集卡麥隆引入了傑克的五子,讓他們這些「新納美人」代替傑克進行探索。因為本集前半段傑克若不是忙著跟族長打交道,就是在管教小孩,他的轉變妻子奈蒂莉看在眼裡,觀眾也看在眼裡,他完全不再是那個上一集對什麼事情都可以輕鬆以對,以致於抱著好奇接觸這一切的人,如同戲外的詹姆斯卡麥隆一樣,他們都面臨了某種不可逆轉的改變。

 

  《阿凡達:水之道》所採用的結構乃是前後呼應,中間透過五子視角時而相聚、時而分開的多線敘事,甚至到最後的逃生戲碼只剩蘇家人時,電影也以三線延續構圖的平行剪接緊湊地呈現了艦船翻覆後的逃生橋段。這對卡麥隆本身是個挑戰,因為這次不只是角色多,而是主角多,五子的哥哥與弟弟形成一組對照,一個是四指的納特言,一個是五指的婁克,他們兩人一個守序一個叛逆,你可以在納特言身上看到傑克作為軍人的特質,並在婁克身上看到傑克調皮的性格,後者的叛逆正如他們的養女綺莉一樣其來有自,他們都有地球人基因(傑克使用的阿凡達身體是人類與納美人的雜交產物)的印記,那是會被人稱為「魔鬼」的五根手指,人類正是用這五根手指打造並使用各種工具來摧殘潘朵拉。

 

  不過綺莉的狀況更加特殊,她是來自上集由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飾演的科學家葛蕾絲的阿凡達身體,在腦死的沈睡中所產下的後代,而且因為父不祥而啟人疑竇,外加她總是可以感受到伊娃藉由自然對她的呼喚,這使得比起他人更敏感的她更加孤獨,也讓她跟同樣出自非傑克血脈、流浪貓般的人類小孩蜘蛛產生了特殊的情感,因為蜘蛛是渴望成為納美人的地球人,對納美人有著高度的認同,並從小就跟納美人玩在一起,只是很諷刺的是其生父乃是上集的大反派上校,而上校恨透了這些不聽話的藍色猴子,更恨透背叛他、背叛軍人、背叛地球人的蘇傑克。

 

  至於年紀最小的小女兒杜克,沒什麼好講的,就是負責討觀眾喜愛(有時候展示場地材質,比如剛到海洋納美人家園時,卡麥隆藉由杜克興奮地在上面蹦跳展示彈性),並在本片裡作為所有哥哥姊姊們能夠放下爭執,一同看顧的對象。

 

  雖然卡麥隆曾說要把阿凡達打造成「教父般」的系列作品,但很明顯我們在本片裡看不到什麼充滿人性缺陷的兄弟姊妹鬥爭,又或者是墮入深淵的地獄道路,不過我們可以理解卡麥隆的意思為,將這系列從「個人」轉向「家族」,這不再是傑克的英雄故事,而更是傑克與家人們的家族故事,是要準備塑造未來接棒傑克的角色們所做的準備。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

 

  所以在本片裡你可以看到,婁克與綺莉這兩個典型的好萊塢叛逆主角,是卡麥隆要特別刻劃的角色。因為他們兩個所面臨的衝突還有孤獨感是最強的,他們沒有辦法從「家族」裡獲得溫暖,對傑克而言,婁克是他永遠頭痛的孩子,在電影裡面屢次做出讓兄弟姊妹深陷危機的魯莽行為,而婁克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大哥奈特言的心理,也讓他與父親產生了隔閡。然而也正是這樣的他,與一隻因引領反抗行動失敗而被流放的身障突鯤建立了緊密感情,兩個人一同玩耍的橋段絕對是本片最經典的段落之一,一人一魚,暢遊大海,顛倒天地,搖曳身姿,好不痛快。

 

  至於綺莉,你可以把她當做卡麥隆希望觀眾達到的最佳狀態,對出現在她眼前的一切自然事物,乃至於一些沙子上的光影都能欣喜雀躍,從中獲取不再憂鬱的能量。而她一旦回到社群之中,遠離她的活力源頭時,她又會開始擔心,開始煩憂,並開始憤世嫉俗,她與養父傑克還有養母奈蒂莉並沒有相處上的問題,但總有總難以突破的隔閡,相當令人訝異高齡73歲的雪歌妮薇佛,在本集裡居然能如此生動活潑的呈現青年少女如坐火車般的高低起伏。

 

  我們剛剛提到蜘蛛這個人類小孩的角色,這次卡麥隆利用這個角色拓寬了大反派上校的人性深度。如果上集我們對他的理解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忠誠軍人,那麼這集蜘蛛這個非親生兒子(因為本集登場的上校是原上校的阿凡達版複製人)的出現,則讓他在很多時候都陷入了遲疑之中。劇本從他第一眼見到這個男孩,就開始鋪陳他如何被這個青年給影響,包括在蜘蛛被科學家進行非人道逼供到流鼻血時,也是由上校制止的。而後跟著蜘蛛一起學習納美人文化,馴服動物,翱翔天際,都讓他像為人父親的傑克一樣逐漸發現自己前所未有的面向,所以我們會訝異後面他帶隊尋找傑克時,在蜘蛛哀求下沒有殺人只是燒毀村莊,以及後面種種因為蜘蛛而失常的後續表現嗎?

 

  他的宿命正在改變,越來越遠離那奪命的綠色箭矢,不只是因為他換了個身體,也是因為這次他遇見了自己的孩子,從中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

 

  透過五子,卡麥隆要大家停下來,別那麼急,看看誕生於不同環境,吸收不同養分,前所未有的孩子們怎麼觀看這個世界,如同《魔鬼終結2》裡頭,莎拉康納一度要不顧兒子約翰康納的阻攔,砸爛T800的晶片,以防止他反叛(順便報仇),但兒子約翰康納卻要她聽聽看他的意見,先留T800來保護他們。

 

  「你說我是救世主,未來會帶領人類拯救世界,但如果連作為我母親的妳都不願意聽我的意見,那我要怎麼領導其他人呢?」

 

  希望帶著同樣的觀念並用同樣的方法,不斷失敗卻覺得再嘗試幾次就會成功的,叫做瘋狂。

 

  唯有掙脫父母束縛的孩子,有機會帶領舊人類免於走入滅亡的瘋狂。

 

《阿凡達:水之道》劇照。

 

  兜了一圈徒勞無功?

 

  有些人會認為《阿凡達:水之道》是一個「多拍的」故事,因為它並沒有全力處理納美人與地球人的衝突,而且他們會認為這部片把格局拍小了,我不知道他們想要看的是什麼,如果是想看戰爭的的話,難道最終的海上大戰還不夠刺激嗎?看著矯健的納美人駕著動物夥伴,花式翻滾擲矛刺穿人類,又或者是奈特莉空中俯衝箭箭穿心,甚至巨大的突鯤飛身上船一巴掌拍死一個機甲,一揮手彈開飛彈,把人類弄得雞飛狗跳這還不夠嗎?就更別說近身對打部分後面在艦船上也是不斷變化著場景情況,從陸地打到水中給他們看了,莫非這樣還不夠精采嗎?

 

  難道是要像《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那樣滿天空的殲星艦與五花八門的民用船交戰,馬兒還要在艦橋上奔跑,同時天花板一開,西斯大帝伸手一電,看滿天飛船如落葉般飄落,這樣才能夠稱得上大場面嗎?但是這種東西真的拍出來,觀眾又有話可以說了不是嗎?J‧J‧亞伯拉罕(J. J. Abrams)滿足所有粉絲期望的作品,最終不過是用熱臉貼冷屁股,因為他來不及補充脈絡來讓轉折合理且可能發生,有些人正是如此指責他的。

 

  如果是希望有那樣「大場面」的內容,那可能得等到下一集了,因為很明顯的《阿凡達:水之道》是這整個系列作品的中繼站而已,它要做的乃是去講述主角一家的心路歷程,他們所追求的小確幸,其實也是大部分台灣人與大部分中國人所追求的,「只談生活,不談政治」,於是本片的格局與其說是小,不如說是以小見大。一開始鋪陳角色逃亡的動機,然後再講述角色們的新生活,並在最後一部分表示這種新生活終究是無法持久的,因為威脅沒有剝除,所謂和解共生或者不要挑釁的呼告,只會是一廂情願。這基本與《艾莉塔:戰鬥天使》(Alita: Battle Angel)的結論相似,這兩部卡麥隆都有參與的作品裡都有青少年作為主要視角,而成年人則往往是對現狀改變感到恐懼的角色,青少年帶著好奇的眼光探索世界,成年人則害怕權力之眼看向他們,但沉迷玩樂的青少年也總是要等到同儕被權力之眼給謀害後,才能體會到敵人是誰及其急迫性。

 

  卡麥隆已經在本集對許多新角色做了出色的塑造,事實上他的工作做得還挺好的,因為我一開始根本分不清傑克的小孩誰是誰,但是整部電影看完後,第二次看的時候就一清二楚了,你會完全理解何以他需要這麼多角色來拉出關於生存選擇(奈特言/婁克)、身分困境(綺莉/蜘蛛)還有世代差異(家長/小孩)的原因,而對這一切的熟稔,是為了在結尾替為何而戰找到新的理由。如果要問何以傑克在本片如此蹉跎,甚至很多時候都不自信,並總是急著道歉,那就是因為他不再是個孑然一身的身障士兵,而是一個擁有家庭的新手父親,他對失去的恐懼讓他盲目,正如我們看到奈特莉在失去孩子後近乎發狂、如野獸般的屠殺場面,最終折損的是她祖傳的弓那樣,改變的不只是外在的敵人,也是他們自己的內在。於是整部片其實也就是在說他們如何達到全新的覺悟,這覺悟體現在傑克片尾睜開眼的瞬間,也為下一集的全面反攻做好了鋪陳。

 

  你可以說《阿凡達:水之道》的故事了無新意,因為關於家庭的故事總是古老的,家庭是我們最自然、最熟悉的關係,然而你不能說卡麥隆在這部片的影像上無所用心,他已經使盡全力要跟觀眾分享他的熱情和熱情所召喚來的技術,只為讓觀眾達到更沉浸的體驗。你當然可以不喜歡這部電影,但請至少先去能符合卡麥隆細心調校的影片的規格的電影院觀賞,戴上符合規格的3D眼鏡,進入這個男人所費心創造的世界,而不是隨便找個小電影院,坐在裡面不斷疑惑為何自己感受不到網友所讚嘆的時代奇觀。畢竟如果要選只有四排的電影院,你還不如選擇洪常秀的《小說家電影》(The Novelist's Film),或者是其他比較不受影院規格影響的導演的作品欣賞,那可能仍然會是愉快的電影體驗(如同大部分的優秀電影那樣),但絕對不會是阿凡達式的體驗,這是一場要求電影院一起進步,讓觀眾藉由高科技的輔助,返樸歸真卻又大開眼界的體驗。比起一些莫名其妙,明明是功夫過招卻變成怪獸打架的電影,這才是真正該放下成見,進入影院的體驗。

 

 

電影資訊

《阿凡達: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James Cameron,2022

 

你可能會喜歡

那些無法被解析的書,正等待著我:《行星語書店》

若無激情,人人生而平等:《禁愛世界》(Equals)

永不沉沒的科幻巨人:小松左京

超越時空的溫情觸碰:《狗和義大利人禁止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