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愛情、政治全部付之闕如的《逃出立法院》

 B級片的劇情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劇情不重要跟劇情沒及格是兩回事。

 

  作為一部大膽「前進立法院」的作品,CULT味滿滿又爆笑逗趣的《逃出立法院》理應有更多的鼓勵與掌聲,直鋪立法院的荒謬與接合時下年輕世代的搞笑風格,本應非常有吸引力,然而看完之後卻只留下空虛,這是因為編劇花了很多時間想段子,卻沒有思考整部作品的宗旨。

 

  以B級片的標準而言,劇情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劇情不重要跟劇情沒及格是兩回事。更別說就算劇情不及格,也應該要有其他彌補的東西,無論是男色或者是女色,又或者是各式各樣的臟器紛飛來彌補。但我只看到一堆噴不用錢的西瓜汁,對於劇情缺乏想像力也缺乏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的梗。頂多只有援引次文化中本來就存在的梗,比如JOJO的「待續」字體,比如卡拉OK的字幕,又或者是遊戲似的血條,這些形式與主題之間的關聯性明顯欠缺深思,大概只是因為「因為我們覺得很酷」就放進去了。

 

  看到有將本片比喻為台版《屍速列車》的說法,但我只能說是遠遠不及。在《逃出立法院》裡看不到任何選擇的橋段,裡頭的角色犧牲了什麼?選擇了什麼?這種最「政治」的橋段正好在片中缺席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舉自己的議題而不管任何客觀條件的任性。

 

  或許這是片中政治笑點完全搔不到癢處的原因之一,但最大的問題是整片看完也沒什麼記憶點。拿台灣的爛片傳奇《台北物語》來說,無論有意無意,裡頭尷尬的台詞抓到了那種格格不入的尷尬感,你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那個奇怪的陶瓷狗,或者那個莫名其妙的天花板電風扇鏡頭。但《前進立法院》整部片看完印象深刻的就只是各種摔角場面,偏偏摔角這件事跟殭屍的恐怖本來就是衝突的。殭屍給人的恐懼是不想靠近、不想被傳染,但摔角卻是近身戰鬥,勢必降低驚悚感,想想屍速列車裡那場被迫近身戰鬥的戲吧,馬東石演的壯漢大叔讓所有人為他捏一把冷汗。試圖在動作上給觀眾留下印象,兩種元素卻沒有平衡好就會雙輸。

 

片中並沒有塑造出真正的矛盾與對立,角色是否是立法委員根本就不重要。

 

  至於劇本的問題是什麼呢?片中並沒有塑造出真正的矛盾與對立,角色間的關係單純毫無複雜性,片中的反派們既不夠蠢又不夠壞,更不夠怪。既然設定在立法院,大可以創造出立場的複雜,譬如環保與發展,立法院的生態,立法院內不同黨派或同一黨派不同派系的矛盾也都是可以琢磨的目標,但本片完全都沒有。立法委員們跟不是立法委員的人混在一起,我們完全看不出來這些人跟一般殭屍片的路人受害者有什麼差別,而這也使得這整件事發生在立法院與發生在立法委員身上的意義不太明顯,淪落為一個噱頭。它完全是可以發生在其他地方的故事,關於政治的探索也幾乎沒有,反正就是「搞爛台灣的就是愛錢的政客」這樣層級的理解,既然只有這樣程度的理解,那麼應運而生的笑點就不會深刻,而且還可以看成完全離脫政治的脈絡僅是棍棒喜劇之類的東西。

 

  本片結局看來是悲觀的,搞了一大圈,舊立委死光,新立委補選後,仍然是穿著同樣裝束的人,在立法院做相同的大吵大鬧,擾亂議場的行為。如果是這樣的話,還不如設計所有人都變殭屍的結局,反正是B級片,反正是CULT片,就要玩的精采,玩的開一些,在戰史室找到電鋸殺出來,或者在下水道找到快艇前胸貼後背,在爆炸中衝出來這種不新穎的逃生處理可能都比從女校地下爬出來好多了。

 

以為是活屍片,結果全都在摔角。

 

  電影揉合恐怖、愛情、政治,但最後無法給觀眾留下任何感覺。因為角色大多時刻都在用力搞笑,我們看不到他們真正的困境還有為了改變現狀做的努力,以至於最後根本沒有達到喜劇的最低標準。而反派還有奇怪的生化隊伍只能用著怪腔怪調的台灣國語做著一些無釐頭的行為,試圖博取觀眾的眼球,而非贏得觀眾發自內心的笑聲,這註定其失敗。

 

  或許編導該重新思考的是短片與長片的差異,才能真正解決氣短而導致不斷入黑屏換幕,以致於全片看來像網路短片合輯的問題。

 

  當然任何嘗試都是好的,我個人也希望日後有更多這類電影,只是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角度完成本文,畢竟B級與CULT從來就沒那麼簡單,更別說恐怖、愛情、政治了。

 

 

電影資訊

逃出立法院》-王逸帆,2020 

你可能會喜歡

人性是一道美味的謎題:西班牙懸疑推理電影《佈局》(Contratiempo)

被男性性侵都比跟女性在一起好:《灼人秘密》

當親人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怪物:《家靈》

《少年吔,安啦!》:如果孤獨死去是我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