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邪惡」在世上從未消失?也許是世人對「惡」的旁觀、不語和不作為,間接容許它的存在,讓「邪惡」得以恣意妄行於社會。
軟土深掘:縱容的開始
「Why are you doing this?(為什麼要做這種事?)」
「Because you let us.(因為你容許我們這麼做)」
以上兩句對白出自電影《邪惡勿語》。主角家爸爸班·道爾頓、媽媽露薏絲與女兒艾格妮絲在一次渡假中認識帕迪一家,並受邀至帕迪家作客。台語有句俚語:「軟土深掘」指一個人越軟弱,別人對自身的羞辱會更超過,恰好可以用來形容道爾頓家。
初遇帕迪詢問「躺椅是否有人使用」的時候,班寧願拿走女兒用來佔位的娃娃,也不想表示「這張躺椅我們在用,不能讓你拿走」。在此之後與帕迪的相處,縱使對帕迪諸多不得體舉動感到不適,班選擇忍耐,而媽媽露薏絲總是私下跟班抱怨,並期望班能為他們受到的不當對待挺身而出。班的唯唯諾諾讓帕迪行徑越來越得寸進尺,道爾頓一家一步步走入帕迪的圈套。
班的懦弱、露薏絲的私下埋怨,二人面對「邪惡」選擇不作為,正如帕迪說的:「因為是你讓我們這麼做的。」這就是對「邪惡」的默許。電影敘述一個家庭面臨的慘劇。但將主角一家怯懦行為放大至整個社會,世人對邪惡若只是旁觀、隱忍,連出面講一句話制止都不肯,總是期待有人從天而降施行正義,邪惡會消失嗎?不,邪惡會持續壯大,因為社會允許邪惡,而那就叫縱容。這種縱容本身也是一種邪惡。
現實中的邪惡縱容
不久前網路上對於虐童新聞的討論中,有網友發文分享自身經驗:在大眾捷運上看到一位大人推打小孩,附近的乘客都沒人阻止(最後是該名網友出面制止)。在四月三十日的「國際不打小孩日」宣傳貼文,底下留言版都有人會寫「打小孩」等玩笑話。但有多少人在留言區反駁那些玩笑話?
區區一小則無心、惡意的留言,都會影響人的思維。人若懷有惡的思想,身旁無人指出其偏差之處,進行導正,反而選擇視而不見,或是認為那只是小事、玩笑話,為什麼要小題大做?那麼小小的惡意就有機會壯大變成傷害整個社會的邪惡。這就是為什麼邪惡之所以還在社會恣意妄為,是大眾對於邪惡的容許與放縱。
面對「惡」,不能過度依賴他人,希望別人出面伸張正義,一直要政府立法案。就算政府立法保障,維護自身權利也需要自己主動採取行動,制止「邪惡」並不能單靠警政司法體系維持,本身也要有所作為。僅僅只是出言相勸、制止,都有助於阻止「惡」進一步擴張。
在電影裡,試圖抵抗邪惡,不放棄希望,不斷發出求救訊號的反而是帕迪家的兒子安特。無法說話的他,透過肢體語言試圖讓道爾頓家明白他的困境,還有道爾頓一家即將面臨的災難。如果沒有阻止帕迪,道爾頓家就是下一個受害家庭。安特的行為影響了艾格妮絲,艾格妮絲也將安特的處境轉達給父母,終於讓班、露薏絲有所覺察,起身策畫行動逃離帕迪魔爪。
沉默有時候並不是金。《邪惡勿語》從中文譯名來看,邪惡就是從不說、不阻止開始。《邪惡勿語》是當今社會對「惡」選擇默許的寫照。邪惡,不一定是指殺人放火等行徑,對邪惡縱容也是「惡」的一環,助長「惡」的發生,永遠都會有受害者,邪惡也不會在世上消失。唯有如安特一般,鼓起勇氣,採取行動反抗邪惡,不放棄對外求救,讓自身擺脫「邪惡」的命運,也打破「邪惡」的循環。一個人的言語與行動會影響周圍的人,有機會進而改變大眾,讓「邪惡」不再,讓社會更好。
電影資訊
《邪惡勿語》(Speak No Evil)─James Watkins,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