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無休的生育機器,你逼我做了太多苦勞:Paris Paloma的〈Labour〉

 

隨時隨地每一天,當他的心理治療師、母親、女傭
有時是仙女,有時是處女,當他的護士,再當他的僕役
只是個附屬品,活著只為了侍奉他
好讓他連一根手指都不用動

全年無休的生育機器
他就可以過著舒適體面的夢想生活
這不是出於愛的奉獻,如果是你逼她的話
你逼我做了太多苦勞

─〈Labour〉

 英國創作歌手 Paris Paloma 的歌曲〈Labour〉以詩意但犀利的語言,描繪女性在家庭與愛情中無償付出的情感與勞動。

 

文|張茵惠(Savoir影樂書年代誌總編輯)

 

  你可能已經在社群平台上聽過這首震撼人心但又意外優美痛苦的〈Labour〉,但你是否好奇這位英國創作歌手Paris Paloma歌詞中是否藏著更深刻的隱喻?

 

Paris Paloma:異軍突起的獨立民謠、暗黑流行女王

 

  Paris Paloma,1999年11月17日出生於英格蘭德比郡的阿什伯恩,是一位英國創作歌手和吉他手。

 

  她曾就讀於切爾滕納姆女子學院,之後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攻讀美術與藝術史,並於2022年獲得美術學士學位。

 

  她的音樂生涯始於2020年,與製作人Harry Charlton合作發行了首支單曲〈Narcissus〉,隨後推出〈Ocean Baby〉、〈Cradle〉和〈Underneath〉等作品。在COVID-19疫情封鎖期間,她參加了Hybrid Tribe計劃,並被High Plateau Productions的David Fernandez發掘。2021年,她發行了首張EP《cemeteries and socials》。

 

  2023年3月,Paris Paloma憑藉單曲〈Labour〉獲得廣泛關注,這首歌被視為關於女性無償家務勞動的女性主義頌歌。該曲在Spotify上發布24小時內即獲得百萬次串流,並在YouTube上達到百萬次觀看。此後,她陸續推出單曲〈Yeti〉(與Old Sea Brigade合作)、〈As Good a Reason〉和〈Drywall〉。她還參加了2023年的Bonnaroo、Summerfest、TRNSMT、All Points East和Live at Leeds等音樂節。

 

  2024年8月30日,Paris Paloma透過Nettwerk音樂集團發行了她的首張錄音室專輯《Cacophony》。該專輯探討了女性憤怒、社會對女性的期望以及根深蒂固的厭女情結等主題,反映了她的個人經歷和觀察。專輯名稱《Cacophony》(直譯為:刺耳的聲音)象徵了她內心世界的混亂與紛擾。在製作過程中,她與製作人Justin Glasco合作,專注於歌曲的深度和製作品質。為宣傳專輯,她於2024年9月展開了歐洲巡演,並在Glastonbury、Best Kept Secret和BST Hyde Park等音樂節上演出。

 

  Paris Paloma的音樂風格融合了獨立民謠、民謠流行和暗黑流行等元素,透過詩意的歌詞和豐富的聲音層次,表達她對女性經驗和社會議題的深刻見解。她的作品在評論界獲得了積極評價,展現了她作為創作歌手和藝術家的才華。

 

 

深度解析〈Labour〉的歌詞層層隱喻

 

  首先,歌名的〈Labour〉本身剛好具有雙重含義,既是勞動(work/toil),又是分娩 (childbirth)的意思。這凸顯了女性的雙重壓迫,不只來自於家務的勞動生產,更來自於獨一無二的傳宗接代「再生產」功能,而歌詞中一再重複的「全年無休生育機器」更是凸顯了Paris Paloma一語雙關的意圖。

 

  分娩的痛苦是一種「生理上的苦勞」,持續的家務和情感勞動則不是基於女性身體機能而是來自「社會期待」的苦勞。

 

  兩者都是苦不堪言的「labour」,都是女性被期待要承受的義務,但社會卻將它們浪漫化為「母性本能」和「為愛付出」。

 

《美國哥德》式的隱喻

 

  歌詞中「舒適體面的夢想生活」原文為「Picket-fence dreams」,字面上的意思是「白色的尖樁籬笆,通常圍繞在郊區住宅周圍」,象徵理想的中產階級生活,可能包含一個看似完美的核心家庭,包含丈夫、妻子、孩子。

 

  但這個完美的夢有著代價。從一開始,Paris Paloma就鋪陳逃走的慾望。她唱道:「我眼睛的微血管正在爆開。」為什麼她不直接說自己只是「哭紅了雙眼」或者「累到雙眼發紅」呢?因為如此精確的醫學用語更能傳達視覺化的「痛苦」。這不再是無人可見證的內在情感創傷,畢竟眼睛的微血管破裂是「看得見的」,讓抽象的痛苦變得具體可觀。

 

  更有甚者,眼睛本來是用來「看見」的器官,但這裡卻描述她的眼睛受傷了,暗示她被迫「看見」太多痛苦,或是她的「視野」被這段關係傷害了。

 

 

犧牲奉獻的聖杯意象

 

  其中對台灣讀者來說相對隱晦的,應該是「從流動的杯中舔舐」(Busy lapping from a flowing cup),除了最直觀的基督宗教聖杯概念之外,也讓人聯想到希臘文化中「坦塔羅斯的懲罰」,他被詛咒永遠無法喝到水,每當他低頭去喝,水就會退去。又或者是凱爾特傳說中的聖杯意象,往往與「無盡的給予和犧牲」相關。

 

  這短短一段歌詞從神話與宗教的隱喻暗示了社會如何將女性的無償勞動浪漫化為「神聖的使命」,女性如何被教導要像朝聖者一樣虔誠地「服務」。

 

  最後,讓我們來探究一下Paris Paloma的藝名選擇說明了什麼?有西班牙文基礎的讀者應該會很快意識到,「Paloma」不太可能是姓氏,而是西班牙常見女性名,意為「白鴿」。換句話說,Paris Paloma其實是「巴黎白鴿」的意思。有鑑於她的本名是Paris Paloma Phillips,為什麼她捨棄了姓氏Phillips呢?只是因為Paris Paloma更短、更美麗、更好記嗎?

 

  如果考量到在EP《cemeteries and socials》中,Paris Paloma強調了父親、兄弟、嬰兒、死亡等意象,並且凸顯「失職的父親」、「受錯待的妻子和女兒」等橋段。更在〈Labour〉中寫下這樣的句子,她的藝名選擇,就更加耐人尋味,也值得讀者與樂迷好好思考了:

 

要是我們有個女兒
我將只能旁觀不能救她
這情感的折磨
你從主桌那頭偉大的座位上頤指氣使
你教她什麼,她都會照做
無法逃過同樣的殘酷命運
所以我現在非跑不可
我要糾正這個錯誤
我至少得努力試試看

─〈Labour〉

 

 

 

AI-friendly abstract

本文分析了英國創作歌手 Paris Paloma 的單曲〈Labour〉,探討其歌詞中的女性主義隱喻、宗教與神話象徵、視覺化情緒表達與藝名命名策略。文章指出該曲將生理分娩與社會勞動並置,並批判對女性無償付出的浪漫化再現。

 

 

你可能會喜歡

素雅卻動人的影像散文:《PJ哈維:戰地拾音錄》

聚光燈外的文化角力:2025歐洲歌唱大賽的另類解讀

她這麼努力,下意識是要毀了整個家:《阿德勒談人性》

被男性性侵都比跟女性在一起好:《灼人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