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Not All Men」是一句激怒人的話

 

即便是自認已「覺醒」的男性,仍然需要調適他們與女性之間的差異與距離。

 

  為何男性會陷入女性主義困境?

 

  在許多前提之中,「性別」的本位概念已經設下極大差異的條件,關鍵在於,男性永遠無法真正體會到女性的處境。包括社會的恐懼感──潛在受害可能、性暴力的威脅等等,女性受害的比例明顯遠大於男性。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採取「生存模式」,也就是隨時隨地保持在警戒之中,但男性卻不是這樣。除非身陷極端狀況,譬如遇到傳統意義上的搶劫、殺人等,才會進入生死攸關的思考模式,否則平日鮮少需要如此。

 

  性別中的「危險」,已在文化、父權社會的固著下被內化成幾乎毫無意識的狀態。性暴力是其一。因為它時時刻刻發生,你也就習慣它的存在。

 

  也許是運氣足夠好,身邊的要好的男生朋友在許多關於女性主義的議題上,會努力想辦法理解,或者換位思考處境的不同。他們百分百地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是女生,因此對外自詡支持女性、甚或自稱女性主義者,反而變得弔詭,或恐成為一種社交上爭取加分、紅利的投機姿態。

 

  不過,若將「男性無法進入女性主義環節」預設為常態,其實也反向使那些絕大部分不願改變、懶惰的男性更有機會長期代言他們的群體。他們的作法與自我辯護,大抵就是在說:「反正男性就是這樣差勁不然要怎麼樣。」

 

  事實上,將男性輕率丟給有毒的陽剛文化,也在合理化他們侵犯其他性別的行為。

 

  那些願意並且積極改變的男生們,肯定受苦於其中──他們的自我發聲形成障礙,內部受到男性圍剿、外部被女性懷疑──觀察2023年台灣的Me Too浪潮便可得如此。

 

  男性並不是不能進入女性主義領域,而是在於,男性內部覺醒究竟到什麼程度,至關重要。

 

  我一直在想,即便是自認已「覺醒」的男性,仍然需要調適他們與女性之間的差異與距離。

 

  傾聽也好、不隨意下判斷也好,這是覺醒的男性會面對到的大量練習。

 

  我很喜歡自己的教授在女性主義課堂上說過的話:「親愛的男生們,我們知道並不是全部的人都是這樣糟糕,但在你們說出『不是所有男人』時,其實已經難以敞開對話了。」

 

  「Not all men」,只是把男性與女性的距離越拉越遠罷了。假若你很關注這些事,你會理解到這也不過是為了展現你是與他人不同的男生而已,一種炫耀的小手段。

 

  我和我的男生朋友們,陷入彼此可能具有的困境,一同望向對方,我能欣然地告訴他們,之所以能夠真正意義上的覺醒,並且不同於他們所處的群體,正是他們願意安靜地理解。

 

  也許很氣餒,各方議題上本就會遇到這種矛盾與衝突性質,作為生理女性(且又是同志身分),我是如此在朋友的群組裡告知:「我想和這裡的男生說,我覺得你們已經是我遇到最不會男性說教的生理男了。」

 

  得到的直接回覆是:「因為我們會試圖反省這些討論。」

 

  我想是這樣的吧,人與人最終最終,只是簡單地期待彼此伸出彼此的手。

 

  如果他們正持續地改變,雖然極少數,有時也會嘔氣,褪去這些,我們在倫理學上的終極關懷,僅僅是希望一個人能平等地看待另一個「人」而已。

 

 

圖片credit:

LeGist

你可能會喜歡

是櫃姊?還是臥底革命份子?

或許繼續當女人本來就只是演技:艾略特‧佩吉自傳《Pageboy》

《紐約時報》書評中壓倒性的性別偏見

潛入谷底,夢反而會逼近自身──消逝鄉愁裡的反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