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自己、騙他人、騙諮商師:如何《揭開自己的謊言》

大多數人身邊都有這樣的朋友:不斷的抱怨、憤怒、傷心,然後默默重回到鳥事裡,再說自己無能為力。

 

  「緣木求魚」是我讀這本書時不時浮現在腦海裡的一句話,而書封面提到的是「自欺欺人」。

 

  聽起來有點悲傷,不過《揭開自己的謊言》說穿了就是「清醒」的過程,本書作者是心理治療師,不少書中引用的諮商進行時的對話讀起來相當離奇,但說穿了,一個個用來騙自己、騙他人、騙諮商師的謊言,都只是傷痕累累的證據,離現實多遠就證明傷有多痛。

 

  本書雖是由心理諮商師所完成,但其中許多想法和用詞讀起來頗有禪意,這是我在讀書時沒有預料到的,書中沒有「接受放下」這麼鄉愿的說法,但書的後半段的確回應了許多打破幻想的層面,而幻想是本書前半段的主軸。

 

  簡單來說,作者要我們去想想:當我們感覺自己碰到人生關卡時,究竟是真的遇上難題,還是我們長久以來不斷把頭撇開、不願面對的幻想?或許在碰到關卡之前,相同的事早就不斷發生,只是透過當事人持續地自我安慰累積到今天,洞已經大到無法忽視(雖然也是存在著爛到底依然忽視的人)才開始感受到痛苦。

 

  相信大多數人身邊都有這樣的朋友或家人:綿延不決地抱怨、憤怒地大罵、重複地傷心,然後默默重回到鳥事裡,再說自己無能為力。同一件事上用同樣的方式和態度去處理,再得到同樣的結果,怎麼想都是合理的吧!不,對沉迷在幻想中的人這一點都不合理,你會聽見他們說:「我對他這麼好,他一定會回心轉意的。」「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會改。」只不過些話也早已進入無限輪迴裡千萬遍,你永遠會再聽到一遍。

 

  面對真相困難的是承受破滅,包括了瞬間湧入的負面情緒─悲傷、憤怒、恐懼等等,我們忘了這些所謂負面情緒的本意是保護:悲傷幫助我們面對逝去的失落並重新感受到愛、憤怒讓我們保護自己的界限不受他人侵犯,而恐懼發出訊息,提醒著內部及外部的危險。當現實事件早已不是自己想的這般,除了情緒,還有許多現實面的變動,但變動很痛,無法再以相同的方式生活下去,兩權相害取其「輕」(這個「輕」我想就是當下不痛吧。)人可以把事實幻化成各種模樣,只為了不痛。

 

  逃避是生存策略,《揭開自己的謊言》從心理諮商師和個案議題之間的角度來回穿梭,理解人為什麼逃避,為什麼願意一直以來拿謊言矇住自己,書中提到那些生命中的鳥事,我們或多或少都碰過,沒這麼容易處理也不需要唱高調,這樣的痛和逃避大家都懂。心理諮商師的工作惹人厭的特質多多少少和拉扯有關係,在同理當事者的同時,肩負著將當事者帶出泥濘的漩渦,而拉扯的同時又伴隨著疼痛,人不想要疼痛,但不痛又會說治療沒有效治療沒有效。

 

  簡單說就是人生好難,然後兩手一攤;複雜說就是總要選擇一種痛,看看要哪一種。

 

  「認清事實」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你的事實不見得是我的事實,而《揭開自己的謊言》也不應該給你答案,在是否面對的尺上,個人的標準本來就有所不同。就像前面所提,《揭開自己的謊言》給了許多角度觀看議題、負面情緒、謊言下的感受,從中理解自身可以接納的尺度,說這是「活出自我」或許有些張揚,但不可否認生命由此塑型,從這裡人們的確會走出不同的路徑。

 

《揭開自己的謊言》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揭開自己的謊言:那些我們自欺欺人的方式,以及如何從痛苦困境中解脫》 The Lies We Tell Ourselve
作者:喬恩‧傅德瑞克森
出版社:遠流
日期:2022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日之東,月之西〉:北歐故事集

我們仍是工人:楊青矗《工廠三部曲》

爸爸,最重要卻總是失聯的「局外人」:《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說謊成性:小謊言如何讓你成為大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