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一條不同的路

研究發現,比起每天固定路徑移動的人,移動路線亂七八糟的人更開心。

 

 

  情緒低落的時候,人們很難有動力出門閒逛或體驗新鮮的事物。但科學家發現,這正是情緒低落時應該做的。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的研究表明,探索未知事物對情緒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比起每天固定路徑移動的人,移動路線亂七八糟的人更開心。

 

  科學家在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內,追蹤122名住在紐約和邁阿密的參與者的地理位置與情緒波動。在分析運動模式和情緒陳述後,他們發現每天經歷「新穎且多樣」的體驗與正面情緒有關。

 

  紐約大學心理學家、研究共同作者凱薩琳‧哈特利(Catherine Hartley)指出,這個發現表明,當人們去到新的地方擁有更豐富的經歷時,他們會感到更加快樂,而關鍵在於日常生活的多樣性。此外,這種關係是雙向的:探索似乎讓人變得更快樂,而越快樂的人也更樂意去探索。

 

  邁阿密大學心理學家、研究共同作者亞倫‧海勒(Aaron Heller)說:「新穎多樣的經歷對大腦和人類整體來說都是有益的。而且不管過去經歷如何,即使你不喜歡探索,這麼做還是能帶來好處。」

 

情緒與新穎多樣的體驗之間存在雙向且循環的關係:探索似乎讓人變得更快樂,而越快樂的人也更樂意去探索。

 

  這類研究原本主要在動物身上進行,科學家發現經常暴露在環境之下(無論是好是壞)能塑造發育中的大腦。在豐富的環境飼養的動物有更多樣的體驗,其表現的行為證明他們感覺更快樂,幸福感也有所提升。

 

  哈特利解釋說:「他們更能應對壓力,學得更快更好,而且大腦中與學習、記憶和獎勵處理的相關區域顯示了特別的改變。因此我們好奇,同樣的原理是否也適用在人類身上。」

 

  為了回答問題,研究團隊利用人們手機的GPS數據,在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內持續追蹤122名紐約和邁阿密參與者的日常活動。研究團隊利用地理位置資料得以量化每個個體的「漫遊熵」(roaming entropy,一種在動物研究經常使用的測量指標),以此捕捉人類或動物的探索程度:他們造訪不同地點的頻率,以及如何分配時間。例如低熵值的一天通常是在家裡度過,而高熵值的一天則是經過新的街區或是參觀新的地方。

 

  在此期間,科學家每天詢問參與者的感受是正面還是負面,以及感到快樂、興奮、強大、放鬆、專注、易怒、遲鈍、緊張或不安的程度。結果顯示,當人們的地理位置變化越多(一天到更多地方,並且待了一定的時間),參與者自述的情緒也更為正向。

 

  正向情緒也與新奇程度相關:當天去過新地點的數量,以及在新地點的多樣性體驗。科學家將數據按不同社會經濟因素進行分析,例如在特定地區的就業情況、種族和性別,發現這些因素的多樣性與新穎性也與正面影響有關,哈特利說:「研究結果表明,新奇很重要,但多樣性體驗同樣重要。」

 

探索未知並不容易,但哪怕只是換一條路線走,都能帶來正面積極的感受,消除心中的憂鬱與焦慮。

 

  有趣的是,情感(或情緒)與新穎且多樣的體驗之間存在雙向且循環的關係。在高熵值的次日,人們的感受也更好,哈特利說:「我們發現,如果你今天感覺很好,第二天就更可能到處走動,也更容易獲得越多新奇和多樣的體驗,反之亦然。簡單來說,這不僅讓你當下感覺很好,明天也更可能延續下去。」

 

  研究團隊想更多瞭解這種關係如何在大腦中發揮作用。他們找來約一半的參與者完成休息狀態下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以捕捉休息狀態下的大腦活動。

 

  神經成像結果顯示,經歷到不同體驗的人與正面情緒的連結更為緊密,他們的兩個大腦區域——海馬迴和紋狀體腹側核區——之間的關聯活動更強。這些大腦區域分別與處理全新且有益的經驗相關。結果表明,這種神經迴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斷事物的新奇程度並使你感覺更好。

 

  探索未知並不容易。但研究表明,探索與過去不同的地理位置,哪怕只是換一條路線走,都能帶來正面積極的感受,消除心中的憂鬱與焦慮。強迫自己定期去體驗新奇多樣的事物,就能對情緒產生強烈且持久的正面影響。

 

 

原文出處:inverse

 

你可能會喜歡

澳洲研究:不上不下不好不壞的「中流品味」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不受制約的「自由行星」

偶然發現粉紫色

研究顯示低調自誇反而讓人更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