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美?美可以兌換什麼?《愛美獎行動》

 

《愛美獎行動》改編自1970年最具爭議性的「世界小姐選美大賽」,述說一群女權運動者對本次大賽的抗議。

 

  什麼是美?美可以兌換什麼?在世界小姐選美的舞台上,美可以換來金錢,更換來了愈發堅固的體制。《愛美獎行動》(Misbehaviour)改編自1970年最具爭議性的「世界小姐選美大賽」,述說一群女權運動者對本次大賽的抗議,以及最終由一位黑人女性首次奪得后冠,顛覆白人才是美的傳統價值觀。

 

  本片陳述了不同的價值選擇,包含不同社會運動者關注的面向、同一群社會運動關注的優先順位差別,以及同樣屬於體制中的弱勢者,面對有權者的不同態度。莎莉同時必須兼顧家庭與課業,也參與勞工運動,而她卻遇上了更為關注女性權力的團體「婦女解放運動」。

 

  世界選美大賽除了剝削女性的爭議外,同時亦因為南非的種族歧視問題而備受撻伐。在這部片中,我們就能看到三種利益團體的角力,而人們即便認同每一個價值,也無法投入太多的社會運動。

 

  在同一個團體中,必會有激進者與保守者,莎莉斥責其他運動者玩弄男性雕像的行為,卻被反嗆體制本就該被打破。同樣地,是否要利用媒體發聲也成了個團體的爭執點,有人認為不應使用這種助長權威的工具,卻也有人認為透過媒體才能發聲。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一個社會之中,在國際上亦然,要順從體制,學習體制的遊戲規則,抑或屏棄體制,另外塑造自己的一套玩法,始終都是爭論的焦點。最終,「婦女解放運動」決定潛入會場,在比賽過程中抗議,透過搏得媒體版面來發聲。

 

當選美淪於「論斤秤兩」,在我們面前的是物品,還是人?

 

  在片中,詳細描繪了女性在比賽過程中如何被極度地物化,不論是身材、膚色都成了男性凝視的標的。除此之外,比賽更規定參賽者必須未婚,以便確保其「貞潔」。不論是何種性別,都有權利追求美,但當選美淪於「論斤秤兩」,在我們面前的是物品,還是人?瑞典小姐「梅」曾要求其他人以名字稱呼她,而非「瑞典小姐」,更顯示了在這個爭奇鬥豔的場域裡,每一個女人不過是透過飛機來到倫敦的國際貨品。

 

  比賽主辦人以避談政治為由拒絕受訪,然而何種膚色佔優勢是政治,來自什麼國家佔優勢是政治,能否以英文應答決定了受訪時間亦是政治,更甚者,這個為了洗去戰後沉悶氛圍而誕生的比賽本身就政治味十足。

 

  本片與新版小婦人《她們》有一個相似之處──呈現兩種不同的價值觀,且不給予任何評價。莎莉被捕後與新出爐的世界小姐珍妮佛相遇,莎莉試圖解釋她的想法,珍妮佛卻只是回答,很羨慕她能選擇,因為莎莉是個白人女性。體制裡的剝削從來都是環環、層層相扣,沒有人能置身事外,莎莉曾被同伴諷刺是個中產階級者,而正是因為如此,她不需要負擔經濟壓力,她能受良好教育,也才有時間、能力參與社會運動,並成為其中要角。

 

  本片在場景安排上也讓人想起了《RBG:不恐龍大法官》,女性位於由男性建成、主導的建築與場域裡,女性絕對了解體制,想打破體制的渴望也非異想天空、不切實際,因為這世界有一半的人同樣生於這個體制,卻受制於另外一半主導的世界。

 

 

 

 

電影資訊 

《愛美獎行動》(Misbehaviour)- Philippa Lowthorpe,2020

 

你可能會喜歡

《幸福陰影之舞》:艾莉絲‧孟若在1968

先知之言若不便訴說,就用唱的:《貓王艾維斯》

凱特‧科帕翠克:西蒙波娃不相信女力

《海邊走走》:從孩子的角度看一段婚姻的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