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les與Rolling Stones的初次相遇與「競爭關係」

米克傑格、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

 

  1963年4月14日,披頭四(the Beatles)和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初次相遇。藉由口耳相傳的方式,倫敦樂壇新星披頭四聽聞了滾石樂隊在里奇蒙Crawdaddy Club的演出,便決定一同過去欣賞。結束不久後,喬治‧哈里遜(George Harrison)親自向Decca唱片公司推薦滾石,力薦唱片公司與還默默無聞的滾石簽署唱片合約。

 

  1988年,當米克‧傑格(Mick Jagger)介紹披頭四入選搖滾名人堂時,他回憶在舞台上初見披頭四的情景:「我們在里奇蒙一間小俱樂部裡演出,我看到我面前站的是:The Fab Four。他們看起來就像一頭永不獨行的四頭怪物,身上穿著最漂亮的黑色皮革長風衣。」傑格開玩笑地說:「我心裡想著,如果必須學會寫歌才能得到其中一件,我願意這麼做。」

 

  這兩支在搖滾媒體界被定義成競爭對手的樂團,其實私底下非常親密。約翰‧藍儂(John Lennon)和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曾為滾石寫下第二張單曲:〈I Wanna Be Your Man〉。而在整個六O年代,麥卡尼和傑格甚至協調了彼此的唱片計劃,錯開兩支樂團的發行日期,如此便不會讓雙方的熱門歌曲打對台,也迫使樂迷嘗試聆聽另一支樂團的新歌。

 

1978年6月滾石演唱會後台,保羅麥卡尼和琳達麥卡尼(右)、貝斯手比爾‧懷曼(中)與米克‧傑格(左)。圖為Michael Putland攝影。

 

  基思‧理查茲(Keith Richards)是披頭四的忠實粉絲與朋友。他坦承在經紀人安德魯‧朗格‧奧德曼(Andrew Loog Oldham)的安排下,滾石成為了一支討喜的「Mop Tops」勁敵,手法巧妙且重要地將滾石與其他模仿披頭四的英國樂團分別出來:「你知道嗎,其實沒有所謂的『競爭關係』存在,因為在更偉大的世界裡,披頭四是獨一無二的『Fab Four』。就像我所說,他們戴著一頂『白帽子』,因此理所當然的唯一選擇就是戴上『黑帽子』(笑)。」

 

  傑格也不諱言地表示,六O年代初披頭四再造了嶄新的音樂場景,並為滾石打開一道無限可能的大門:「他們亦敵亦友也開創出一條道路,我的意思是因為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第一人……他們在許多方面都是開拓者,他們先打進美國成為了國際級巨星。因為在英國,大多數樂團從沒有真正成為英國本土以外的巨星,而披頭四則向你展現出你也能成為國際巨星的姿態。」

 

  2005年保羅麥卡尼擔綱演出超級盃(Super Bowl)中場表演,隔年由滾石樂團接續演出,無聲地附和約翰藍儂在1970年的言論,即披頭四做的所有事情滾石都會在隔年跟進:「這不是嘲諷或酸言酸語,但如果你觀察披頭四與滾石的職業生涯會發現,他們總是在一年後做我們做過的事。我們做《Sgt. Pepper》的大約一年後,他們也做出自己的迷幻專輯《Satanic Majesties》;披頭四進軍美國的一年後,滾石也這麼做了。所以我很喜歡這樣,他們走在預期的道路上。」

 

 

圖片出處

On the DashMedium

 

 

你可能會喜歡

吉他就像西部時代的槍:《Desperado》

因為Pink Floyd電影《迷牆》而失去工作的公民老師

在月台誕生的滾石樂團:當米克傑格與基思理查茲再次相遇

閃耀的藍星:佩蒂‧史密斯《只是孩子》(Just 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