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步下神壇之後:《情陷高達》

 

《情陷高達》可說是一片很好入門理解高達1967年代之後作品的電影。

 

  由法國導演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執導的《情陷高達》改編自女演員安娜‧維亞珊絲姬(Anne Wiazemsky)2015年出版的自傳《一年之後》,主要以安娜的視角出發,敘述這影響她一生的男人──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1967年,安娜因主演高達受文化大革命及毛澤東思想影響所拍攝的電影《中國姑娘》(La Chinoise),而與高達陷入熱戀,迅速地結為連理。其後也先後合作了《週末》(Week End)、《同情惡魔》(One + One)等電影。但是,於1968年法國發生大規模學生運動「五月風暴」,卻對兩人關係帶來巨大衝擊。

 

  安娜祖父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亞克(Francois Mauriac),出身書香門第,從小接受中產階級式的思想教育,而當高達埋首鑽研政治與社會問題同時,講究物質享受、向資本主義市場靠攏的中產階級思維便成了他首要批判的對象,兩人理念上的不合,使得雙方的衝突和誤解逐漸浮上檯面。最初充滿互動的調情,轉變到後期空洞無奈的乾癟表情,無須多餘的言語,也能明白兩者間不和睦的相處,早已到達忍無可忍的境地。

 

三番兩次在學生運動抗議遊行隊伍裡被踩碎的眼鏡,諷刺他對於自己追逐的事物或許並未看清。

 

  《情陷高達》可說是一片很好入門理解高達1967年代之後的電影,此時期的高達積極地透過電影表達對資產階級的不滿、反越戰和反對當權者的思想,當然其中許多是矛盾、甚至是不明所以的。雖說是喜劇,但也許嘲諷的意味更濃厚,三番兩次在學生運動抗議遊行隊伍裡被踩碎的眼鏡,刻意被營造成笑點,實則卻是強烈地暗示高達自身也許也看不清他一系列政治狂熱背後,追逐著的是什麼?而那些他所崇信的運動又帶來了什麼?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導演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大量使用高達元素構成此片,好比說為強調真實性,在拍攝學生運動時的長鏡頭運用,還有一整段負片效果的剪接,當然在其知名電影《斷了氣》裡大量使用的跳接鏡頭也自然地融入其中,甚至有仿效高達電影片段的場景,醞釀出充滿高達風格的傳記電影。

 

  此片討論最多的莫過於法國男神路易‧卡瑞(Louis Garrel)為飾演高達,可說是各種犧牲色相,除了禿頂頹喪的微胖外型之外,還與史黛西‧馬汀(Stacy Martin)兩人一絲不掛、赤身裸體的全裸上鏡。史黛西‧馬汀充滿魅力的纖細胴體,與整齣戲若有似無的唯美展現,真是整齣電影無法迴避的焦點所在。

 

由安娜作為故事敘述者,將高達拉下神壇,打回凡人樣貌。

 

  由安娜作為故事敘述者,將高達從電影之神的高度,拉回到大男人的丈夫日常,那些細瑣惱人的絮絮叨叨,凡人皆有的情緒、妒忌、猜疑、自卑、壞脾氣和酸言冷語等,塑造出令人不那麼喜歡的「高達」,導演是否也想藉此讓觀眾反思造神運動下的高達,也許並非大眾所認知的樣態?特別是針對高達電影的政治革命時期,他像是迷失在運動浪潮裡的革命者,恰好與安娜起了頭,也與安娜一同結束(1979年兩人確定離婚後,1980年代後高達又回歸拍攝較正統的電影,與安娜一同建築的1967-1979年代,倒像是成為高達對於政治議題追求的迷失時期,儘管正確來說兩人1970年代就進入分居),導演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似以安娜自傳作為媒介,牽起高達作品的迷惘時代。

 

 

電影資訊

情陷高達》(Le Redoutable)-Michel Hazanavicius,2017

 

你可能會喜歡

有慾望的地方就有謀殺:《藍色情室》(La chambre bleue,2014)

巴黎-台北-紐約:我的飲食三城記

《隻手探險》:即便是命運,也壓制不了自由意識

無愛的孤寂──艾曼紐琵雅《今生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