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為一道等待批判的風景:《凝視瑪莉娜》、《凝視蕾妮瑪莉佛森》

 

 

  紀錄片《凝視蕾妮瑪莉佛森》(Selvportrett / The Self Portrait, 2020)的片名讓人想起另一部關於「凝視」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 2012)。

 

  兩部片的核心及母題截然不同。然他們的中文片名中都包含著「凝視」二字,表明了兩部片之間以「凝視」作為橋樑、作為共通的特質。

 

觀展者與瑪莉娜隔桌凝視彼此,瑪莉娜全程不發一語,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對面的觀展者身上。

 

  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於2010年舉辦了回顧展,其中除了瑪莉娜過去四十年的創作透過年輕的藝術家再現,同時包含了一項「藝術家在場」(The Artist is Present)的企劃:觀展者與瑪莉娜隔桌凝視彼此,瑪莉娜全程不發一語,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對面的觀展者身上。

 

自十歲患上厭食症的挪威攝影師蕾妮瑪莉佛森以人像作為主要的攝影題材。

 

  自十歲患上厭食症的挪威攝影師蕾妮瑪莉佛森(Lene Marie Fossen)以人像作為主要的攝影題材。她嘗試透過攝影將時光與美好之事永駐在相片中,也捕捉班雅明所說的靈光。之後,蕾妮開始拍攝一系列以自己的身體為主體的攝影作品,在藝術與痛苦的擺盪之間得到啟發。

 

  無疑地,兩位藝術家分別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何謂「凝視」。

 

  瑪莉娜在多數的創作中褪去自己的衣物,將身體轉換為純粹物件,身體及思想的運作降至零。物理性的身體是當下的、在場的,而無關乎其背後的運作機制及社會銘刻。每一件行為藝術創作,瑪莉娜都邀請、要求觀者加入其中,並從中看見與省視他們自身。

 

  參與「藝術家在場」的觀展者,幾乎都在許久的凝視之後流下淚來。在永恆的注視之下,觀者從瑪莉娜的眼中看見了自己如何凝視、判斷、批評自己。

 

蕾妮的攝影作品,顯現她了如何關注自己病態的身體。

 

  雖蕾妮要求觀眾關注她的相片中的藝術性、而非關注她的身體,但是這兩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

 

  蕾妮的攝影作品,顯現她了如何關注自己病態的身體,以及這副拖著疾病的軀體如何影響了她的精神狀態。若一張相片涉及了拍攝者的構圖及取景,必定也牽涉了拍攝者的凝視角度及觀點,因此蕾妮的自拍像展現了她凝視自己身體的方式。

 

  人們將自己視作一道風景,並無時無刻不對自己進行嚴苛而殘酷的批判。

 

 

電影資訊

《凝視蕾妮瑪莉佛森》(Selvportrett / The Self Portrait)-Katja HøgsetMargreth OlinEspen Wallin,2020

你可能會喜歡

《浪潮》:女人若不願為了人類延續而繁衍,又何罪之有?

太空的未來是女人的

《用甜酒漱口》—— 平淡的美好是可貴的

聰明女人其實很性感,至少在想像裡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