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斯‧麥克安德魯: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鬼屋?

為何鬼屋令我們不寒而慄?我們又為什麼喜歡鬼屋? 

 

  人類害怕很多東西,但為何鬼屋令我們不寒而慄?我們又為什麼喜歡鬼屋?社會心理學家法蘭西斯‧麥克安德魯(Francis McAndrew)與學生莎拉‧科恩克(Sara Koehnke)提出一個理論解釋這種「毛骨悚然」的感覺,這套理論最早應用在人的身上而非場景。基本前提是,那些某種程度上脫離社會習俗的人讓我們保持警戒,因為他們不可預測,也不清楚是否構成威脅。

 

  2016年,麥克安德魯和科恩克對1,341名參與者展開的研究驗證了這個理論,他們讓參與者假想一個「毛骨悚然的人」可能表現的44種不同行為進行評分,例如不尋常的眼神接觸或刺青等身體特徵。然後,參與者對21種不同職業評分,並列出他們認為最恐怖的兩種,最後是參與者對15個關於恐懼本質陳述的認同程度。研究結果與他們的推論一致:異常的非言語交際和情感行為、不尋常的身體特徵或嗜好,以及詭異的職業都會觸發我們的「恐懼探測器」。

 

  我們被行為詭異、不可預測、有違社會習俗的人所嚇到,是因為社會習俗是我們理解他人意圖最簡單的方式。換句話說,當意圖變得模糊時,就不知是否該感到害怕。這種矛盾心理讓我們不安地楞住,但這種反應具有適應性,它能幫助我們在不確定的威脅下保持警戒,並將注意力集中在解決未知模糊的疑問上。

 

  麥克安德魯的理論得到加拿大心理學家瑪戈‧瓦特(Margo Watt)進行的兩項實驗結果支持。瓦特要求參與者根據恐懼程度、可信度和吸引力為長相打分,以及提供恐怖經驗的詳細過程,並描述可怕長相的原型。她的研究結果證實,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讓人覺得毛骨悚然,而「不確定性」是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的關鍵因素。瓦特發現,對恐怖事物做出判斷的過程相當迅速且無意識,表明這種判斷依賴直覺的情緒推理,而不是深思熟慮、經過詳細的認知分析。

 

  某些地方讓我們害怕的原因也一樣:模糊未知的資訊讓我們不清楚此地是否會構成威脅,進而啟動一種稱為偵測覺知機制(agent-detection mechanism)的演化心理,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們免受食肉動物和敵人的傷害。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夜晚獨自在樹林散步,突然聽見灌木叢裡發出聲音就會提高警覺心和注意力,好像一個有意傷害我們的「敵人」出現。因為如果後來發現只是一陣風或小動物,反應過度並不會損失什麼,但假如沒有啟動警覺機制而最後真的出現威脅,錯估的代價肯定更慘重。

 

英國殖民印度時期留下的鬼屋,名為「摩根之屋」。

 

  鬼屋之所以讓我們感到恐懼,並不是因為它構成明顯的威脅,而是因為我們不確定它有沒有威脅,使心理保持在高度警戒的狀態。在這些號稱鬧鬼的老房子裡,很多東西都能刺激人們的偵測覺知機制:房間嘎吱作響的聲音、風穿過縫隙時的聲音、破舊的窗簾在微風中飄動、回音和陰森的角落。此外,鬼屋還限制了我們逃生的機會。研究表明,當我們的私人空間被侵犯時會感到不舒服,特別是在難以逃離的情況下。這種不舒適讓我們——可能無意識地——不斷審視周遭環境,以評估逃跑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典型的好萊塢鬼屋正因為難以逃離,成為我們最可怕的噩夢。它又大又黑,周圍雜草叢生缺乏識別性,讓我們迷失在黑暗和混亂之中;籬笆、鐵柵欄和搖搖欲墜的樓梯阻礙了逃跑路線;還有詭異的建築物格局,例如樓梯下的密室、壁櫥、閣樓和陰森的地下室,當然也少不了蜘蛛網、蝙蝠和老鼠。

 

  鬼屋通常位於很偏僻的地方(絕非巧合),因為假如發生不好的事情,即使可以跟外界溝通,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得到幫助。在老式的恐怖電影裡,電話總是無法通訊,與世隔絕的森林等自然環境帶來壓迫與無助感,這種無助感往往是恐懼的先決條件。

 

  聲音也加強了恐懼感。美國社會學家馬吉‧克爾(Margee Kerr)在著作探討了恐懼,她提到腐爛的木頭、暴露的管線和其他結構缺陷都會導致大型老舊建築產生「次聲波」(頻率小於20赫茲,但高於氣候造成氣壓變動的聲波),讓原本的恐怖體驗變得更可怕。人類雖然聽不到次聲波,但它們輕微的振動仍然是一種無法辨識、模糊的訊號,也會觸發我們的恐懼探測器。對一些人來說,這種聲波會導致失眠、不安甚至噁心。

 

  然而,鬼屋的認定不僅取決於環境,還包括進去的人的想法。相信超自然現象的人,自然會覺得這種地方可能會出現恐怖的東西,更可能產生自上而下的認知過程,從而引發恐懼感。原本無害單純未知的環境,也可能演變成恐怖的經歷。

 

在不是真實的前提下,恐懼可以是有趣的,幫助我們為現實生活可能遇到的壞事做足準備。

 

  既然我們容易被鬼屋嚇到,為什麼還是喜歡去呢?美國每年約有5000個商業鬼屋在營運,它們已經是現代娛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儘管恐懼通常為可怕和負面的經驗,但必須承認在某些情況下它具有某種特殊的吸引力,恐怖電影的票房和商業鬼屋的營收就是最好的證據,但我們為什麼覺得有趣?

 

  麥克安德魯認為,我們對商業鬼屋和恐怖電影的喜愛與演化的心理機制有關,這種機制幫助我們從他人經歷中學習,跟愛聽八卦的行為一樣。人類自古以來就喜歡八卦,因為越瞭解盟友和敵人隱私,越容易在演化上取得優勢。知道部落裡誰值得認識、誰跟誰有染、誰在密謀對付誰的情報,就可以在適時情況下運用為自己謀取利益,或是避免參與無法獲勝的鬥爭。這些人在社會上取得成功,也將這種基因代代相傳。

 

  我們最感興趣的通常是自己認識的人,但我們也對意外事故和災難倖存者的故事和其他成功者的故事感興趣。簡單來說,我們對「他人經驗」的興趣受到生存和成功策略的演化優勢所驅使。因此,我們對鬼屋和恐怖電影的喜愛也是如此:我們坐在安全的電影院,吃著爆米花看演員對付連環殺手或超自然威脅,並在內心排練各種應對策略。由於已經從別人的慘況學到教訓,我們也對恐懼經驗有了更多的準備。

 

  鬼屋也能提供相同的經驗,讓我們知道對哪些事情感到害怕,而哪些不會,更認識自己不安經歷的情緒反應。當現實生活發生類似的遭遇時,便能知道哪種策略最適合自己。所以,在不是真實的前提下,恐懼可以是有趣的,幫助我們為現實生活可能遇到的壞事做足準備。

 

 

原文出處:Aeon

 

你可能會喜歡

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人人只想要靜音

想要幼兒聰明?陪他玩音樂比閱讀更有效

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灼人秘密》

無性無戀的人能夠教會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