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煙硝的愛情》:我們到另一邊去吧

 

從1949年到1964年,橫跨15年、四個國度,一段接連一段無語後嘎然而止的畫面,是兩位要角費盡千辛萬苦在不同時空下流竄的顯影。

 

  波蘭導演Pawel Pawlikowski繼《依達的抉擇》(Ida, 2013)後,再度交出美到令人屏息的黑白之作《沒有煙硝的愛情》(Zimna Wojna, 2018),這部電影講述的不只是一個任誰都會為之痛徹心扉的愛情故事,更彰顯出政治與私密情感的互斥性。

 

  假若我們不愛這個世界

 

  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哲學經典《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原先計劃以「愛這個世界」(amor mundi)為名,即便後來作罷,它仍是這部經典的核心價值,可一窺鄂蘭圍繞「世界」此一概念闡述其心目中愛的理想模樣。「世界」是由人構成的公共空間,人們以行動與言說等政治活動平等參與其間,表現管理眾人之事的生活;而真正的愛,便是人們藉著政治行動,理解所處的現存世界,維繫公共領域於不墜,達到人類生命的不朽。簡言之,真正的愛是「對世界的愛」,必須顯露於關乎眾人的公共場景。

 

  那私人領域的愛呢?鄂蘭認為,愛情本質上具有「非世界性」(worldlessness),因此私密的愛情不能曝光於公共領域,一旦與政治有所牽連,容易變得虛假,甚至走向幻滅一途。Zula與Wiktor,一位身負音樂才華,一位擁有與生俱來的獨特嗓音,身處二戰後拉下共產鐵幕的波蘭,被迫以藝術服務蘇聯政權。兩人起初因政治而相識、結盟,進而相戀,似乎早就埋下往後相愛相剋的命運。

 

愛情本質上具有「非世界性」,因此私密的愛情不能曝光於公共領域。

 

  《沒有煙硝的愛情》延續《依達的抉擇》,同樣頻頻使用上空留白的構圖,將人物置於畫面下半部,顯示了外在環境遠大於人的景況,傳達那時人們被束縛於威權之中,無處脫逃的懸宕感。迫於時勢無奈,Zula與Wiktor選擇不識政治,將無法投注於世界的愛轉化為深深相愛的力量,儘管歷經數度分合,始終為心底珍藏的那份私密情感,堅強地生存。

 

  但這不代表他們能在大時代下全身而退。從1949年到1964年,橫跨15年、四個國度,一段接連一段無語後嘎然而止的畫面,是兩位要角費盡千辛萬苦在不同時空下流竄的顯影,他們愛情應有的私密性,也一再被政治無情介入。

 

  終究不再純情的樂曲

 

  我們可以更廣義地將「政治」界定為一切涉及權力分配的體制,而片中各類音樂的設計使用,滿載Zula與Wiktor的私密情感,也承載著波蘭人的民族情懷,見證了個體乃至整個民族在各色權力交相作用下,顛沛流離的喜與痛。

 

  電影開頭呈現了蘭科人民族音樂的純粹模樣,接著當局便下令成立歌頌政治主題的民族歌舞團,波蘭民謠與傳統舞蹈皆淪為粉飾社會主義的點綴,龐大的合唱編制配上緩緩升起的巨型領導人肖像,Wiktor成了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夥伴Irena的憤而離席,不過是道出了Wiktor不敢吭聲背後的無奈。有弒父前科的Zula,為了穩當自身在表演團裡的地位,高人一等的歌喉和舞技不足以成為她的靠山,因此迫不得已成為經理Kaczmarek的線人和情人。表演的舞台下,總有Kaczmarek的父權凝視,當年那個神采飛揚高唱蘇聯電影歌曲的少女,如今只能追憶。

 

  但跨越了冷戰前線,來到「自由世界」後,一切並沒有變得美好。Wiktor迅速進入了巴黎音樂場景,在爵士樂酒吧當鋼琴手,同時創作電影配樂,似乎樂在其中;直到Zula前來重逢,資本主義的商業體系同樣將魔爪伸入了Zula與Wiktor的音樂同盟。

 

Zula坎坷的身世,更了唱片公司打造其「斯拉夫魅力」品牌的利基。

 

  Zula昔日拿手的波蘭民謠〈兩顆心〉(Dwa Serduszka)被改編為爵士版本,更填上了不知所云、脫離旋律脈絡的法語歌詞,只為對應巴黎聽眾的脾胃;Zula坎坷的身世,更成了唱片公司打造其「斯拉夫魅力」品牌的利基,供大眾公然消費Zula在鐵幕下經歷的傷痛;而唱片金主不過是另一個Kaczmarek,藝術界常見的性剝削,Zula總是難逃一劫。遞過唱片,「看啊,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Wiktor像一個商業打手般,拱手將Zula送上資本家的利潤輸送帶,成為任人宰割的產品。

 

  航向另一世界的慾望

 

  Zula的任性與強悍,與阻礙重重的大環境相形之下,如同她風情萬種的眼神和氣息,益加迷人。她可以是和Wiktor吵架後,一躍而入河中載浮載沉哼歌的女孩;也可以是受盡巴黎藝術圈各種虛假後,不顧形象隨搖滾樂解放,永遠不願低頭的女子。這兩個片段的場面調度與攝影皆極為出色,將Zula最富勇氣、最引人迷醉的神色描摹地淋漓盡致,若說《沒有煙硝的愛情》是一頂尊貴的王冠,這兩個片段絕對是鑲嵌其上的璀璨寶石。

 

  不論如何堅強苟活,飽經風霜的靈魂,也會走到想就此一勞永逸的時候。Zula與Wiktor相偕來到廢棄的教堂,令人不禁想起《灰燼與鑽石》(Popiół i Diament, 1958)中,Maciek與Krystyna談心的著名場景。斷垣殘壁之間,有兩人堅信不移的愛情,他們終於許下此生不渝的承諾,然後起身,一起走向彼端去看看更美的風景。

 

  畫面悄然留白,郭德堡變奏曲在耳邊響起,沉靜如風未起,卻louder than bombs,洶湧的澎湃響徹心底。

 

 

 

電影資訊

《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Pawel Pawlikowski,2018

 

你可能會喜歡

當愛情成為我們共同的泥沼:《鋼琴教師》

《赤裸》:未能返家的城市迷航記

亙古不變的人類故事:《東京教父》

解構邊界,觀照眾生:趙德胤與《挖玉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