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寫出乾到不行的故事:《場景設定創意辭海》

《場景設定創意辭海:225個故事舞台,創作靈感一翻就來》中文版書封。 

 

文|安琪拉‧艾克曼(Angela Ackerman )、貝嘉‧帕莉西(Becca Puglisi)

 

  對於正著手創作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吸引讀者的關注。作者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故事能在各種不同層面俘虜讀者,讓登場人物宛如真正存在於這個世上,直到故事結束之後仍活在讀者的心中。為了能寫實到這種程度,作者必須徹底了解自己描寫的角色與其存在的世界。這樣才能在每次機會來臨時,就點出登場角色的為人與性格,讓讀者更能深入這個故事。

 

  在登場角色方面,如果作者要點出主角與其他登場人物的個性,與其用「敘事」來說明,不如用「表現」的方式,效果會更好。也就是說,與其用說明的方式提供一大堆資訊,不如透過人物的行動,讓讀者了解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比較有趣。例如,只寫出「這位女性一心想要復仇」當然不是不行,但如果描寫她如何把暴力相向的男人關進漁船,在甲板上潑灑汽油、引燃整片火海的整個行動過程,這種表達方式引領讀者投入的程度,必定是以倍數增加。登場角色的行動、思考、感情,是最能吸引讀者的細節。為了引出登場角色的另一面,讓讀者享受發現的樂趣,「場景設定」擔負著極為重要的責任。

 

  利用設定來塑造角色形象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看見食品的品牌、藥物、打掃用具、礦泉水、電池等各種普遍可見的東西。而在我們生活的場所中,即使地區不同,也有許多外觀或氣氛相似的、大眾化的場所。例如湖泊、運動賽事的觀眾席、電影院、高中的走廊等,無論是在美國或加拿大,一定都具有類似的特徵。實際上因為這些地點是共通的,所以作者在寫小說時,也經常會使用這類的設定。如果有這種設定,讀者也能馬上進入狀況,細節就以各自的想像力補足,而作者即能把篇幅充分地用來描寫角色的行動。

 

  雖然希望讀者在閱讀故事時,能自行以某個程度的想像進入書中的世界,但另一方面,除了偶爾變換場景時,在虛構故事中幾乎沒有「普遍可見的東西」。如果打算避開具有重要意義的說明,而只倚賴共通性,會變成只是在敷衍讀者,失去喚起共鳴的寶貴機會。

 

  撇開轉換場景的設定,如果某個場所是建立場景時的重要地點,這個場所一定有其特殊性。要如何將其帶出呢?答案是:依照主角的特性來更動設定,為了營造角色的形象,顯示出個人特徵的細節,將設定做相應的調整即可。

 

  在設定中有一些相對容易強化個人特徵的方式。例如在登場人物的家裡或工作環境中,可以簡單地安排一些會顯示當事人個性、偏好、興趣、價值觀與信仰等的小細節。像是放有基本辦公用品的工作空間中,如果月曆上畫著大大的休假日記號,而周圍更貼了許多以往旅行時拍的照片,就可以掌握坐在這裡工作的人所具備的特質。首先,她不是一個為工作而活的人,十分重視生活和工作之間是否取得平衡,並且把重心放在旅行上。如果仔細觀察照片的內容,也許會更了解這個人,像是喜歡滑雪、有年幼的小孩、酒量非常好等,從中即可了解一二。與這位女性完全相反的角色,則是有潔癖、把辦公桌整理得乾乾淨淨,旁邊只放寫著「幸運眷顧勇敢的人」的勵志銘言,由此可知這位女性非常勤勉與一絲不苟,是機會來時會主動把握的類型,這份工作只是她在前往更大舞台的路上的踏腳石。

 

  這招夠厲害吧?只運用了個人設定中擺設的細節,不需要特別費太大的功夫,就可以確實地刻畫出人物性格。

 

  就算不是登場角色很熟悉的環境,也可以由設定的細節來塑造角色,以彰顯這個人的特徵。登場的角色們在各種場所中察覺、感受的事情,以及彼此間的接觸,都可以讓讀者了解這個角色究竟重視些什麼。

 

  這裡來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女性在繁華的大街上等計程車。這是接近耶誕節的時候,店頭擺放的喇叭播著聖誕歌,店門每次開閉時,色彩繽紛的絨毛鐵絲和閃亮的緞帶就隨之搖曳,戶外冷冽的風雪更凸顯出店裡迎接節慶的熱鬧氣氛。對她而言,這是一週前流產之後首次踏出家門,看完醫生準備回家的路上。那麼,在提示了這是十分敏感時刻的前提下,為了表現她是什麼樣的人,又有著什麼樣的想法,作者到底該如何為她賦予特徵呢?

 

  琳達站在彎道旁,一邊用目光搜尋代表計程車的黃色,一邊看著朝向自己開來的車輛。背後是行色匆匆、想要盡速完成耶誕用品採購任務的人們,在午後的寒風中抱緊購物袋,窸窸窣窣地踩著積雪前進。她聽見店門口的擴音器播放著歡樂的聖誕歌曲,感到自己的喉頭湧上一陣難忍的酸澀滋味。耶誕節。想要沉浸在藏於軀體內的悲傷中,卻又被日常生活毫不留情地迎頭撞上,只能如同火車般向前奔馳。

 

  與醫師的會面已令她精疲力竭,雖然無論如何想盡快回家,但路過的計程車顯然每一輛都已載了客人。當她決定放棄招計程車,往附近的公車站牌移動時,注意到一個小男孩在玩具店前獨自佇立的身影。櫥窗明亮的燈光映著小男孩發亮的臉龐,他踮著腳往內看,微微的呼吸在玻璃上留下了薄薄的霧氣。那惹人憐愛的姿態,令她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購物的人潮走過他身邊,卻沒有任何人加以關切,這令琳達的胸口更加地沉重。有誰看顧著他嗎?他的父母到哪裡去了?如果有人把小男孩一把抱走,能證明他曾經在那裡的,就只剩建築物積雪棚子上的手套印子吧。

 

  她朝向小男孩快步走去,熱氣傳遍全身。就在她已經抵達他身邊的那一瞬間,聽見了有女性用西班牙語在叫人的聲音。隨著那聲呼喚,小男孩回頭跑向停在人行道旁的車子,他的母親帶著另外兩個小孩正要上車。男孩蹦蹦跳跳、搖搖晃晃地指著櫥窗,媽媽則是笑著讓他上車。

 

  琳達顫抖地看著車子絕塵而去。為什麼誰一看就知道的狀況,自己卻完全會錯意呢?她用手扶著額頭,回想著方才的情景。幸好那位母親停車的地方剛好滑進一輛計程車,她趕在其他人招車前快步衝上前。現在,她更想快點回到家。

 

  在這個場景中,安排了許多以設定塑造角色特徵的細節。我們現在對琳達有多少了解呢?首先,她仍深陷於哀傷中,對於耶誕節沖淡她失去孩子的陰影感到憤怒。另一方面,因為計程車難招,而決定改搭巴士,也能得知她務實的一面。那個年幼的小男孩喚起深植於她內心的母性本能,以及她注意到母親時的態度,讀者就能得知琳達最想要卻又得不到的,到底是什麼。以如此具體的細節,就能讓設定配合登場角色賦予明確的特徵。而且讀者也與她一起融入設定中,同樣經歷了情感上的亂流。

 

  用讀者的視角來描寫設定時,最好能超越「表面的細節」來考量。嘗試聚焦在個人身上,進入主角的思考迴路,以讓讀者看得見主角更深層內心的方式來表現。

 

場景設定:破舊公寓。

 

  活用設定為配角建立特徵

 

  如果能善用設定,不僅能強化主角的特徵,連主要觀點之外的登場角色,都能在不用第三人稱時,表現出很難表達的特徵、態度、信念、情感等細節。

 

  不曉得你有沒有前往喪家弔唁或守靈的經驗?喪禮是少數所有關係人都必須到場的特殊狀況。與家族和朋友面對面,表示哀悼之意後,有時必須忍耐猶如燙傷般痛苦的場面。如果本來就刻意彼此保持距離的人們,因而齊聚一堂,會成為深入挖掘傷口的最佳機會。在苦悶與哀傷,甚至是酒精的作祟下,本來可以不講的話都會脫口而出。以往當成秘密的對話變成突然爆料的內容,言語爭執甚至會勾起新仇舊恨。

 

  讓我們來看看已經疏遠的家人,因為母親去世而回來面對彼此的情形。在場的兄弟姊妹、親家,以及堂兄弟姊妹等人,即使所有人都有血緣關係,親近的程度也不一定與血緣相當,甚至有人根本就感情不睦。守靈夜大家有點恍惚地一邊吃飯、一邊聊起近況,隨著情節的推演,就知道各有各的看法。這一切要讓主要觀點的登場人物來闡述,可說是相當大的考驗,以下例文就運用了這種設定方式:

 

  對於洛拉而言,這間起居室一直都是最寒冷的房間。淺綠色調的畫作與蕾絲質地的窗簾,更讓人感受到室內的寒意。母親那幾乎是全新的沙發,和不許任何人走在上面的土耳其地毯,都令人感到疏離。也許是想讓陰暗的房間稍微明亮一點,有人點燃了暖爐的火焰,然而劈啪作響的柴火,並沒有把熱氣傳送開來。與其說這是窗外一月的大風雪所導致,還不如說是其他一樣待在這個房間裡的人造成的。

 

  泰咪與里克各自占據著角落的扶手椅,以理所當然的表情等待著參加葬禮的客人。瞥見他們瞪著洛拉的方向小聲交談,就知道這兩人一定是在談論洛拉。想必是對於母親把這個家留給洛拉非常不滿吧。他們一定認為,這是她去年在照顧重病的老人時,就已經算計好的結果。其實,洛拉也與其他人一樣驚訝,因為她本來預期母親會把房子留給她最偏愛的小兒子查理。

 

  洛拉就著瓷杯喝了一口溫熱的紅茶,視線移向站在書架旁的查理。雖然他像是在檢視架上有什麼書,但看他彎身的樣子,顯然是在細看她最近裝框擺在架上當裝飾的照片。那是查理的孿生兄弟、四歲時就因為髓膜炎離開人世的亞倫。暖爐中央是一堆泰咪的照片,而且這顯然是她擅自挪動位置的結果。倒在後面的那張,則是洛拉救回來擺好的。洛拉經常整理那附近的東西,也很明白自己的母親對於所有人的照片都一視同仁。不過顯然泰咪並不認同。

 

  洛拉小心翼翼地移動到房間對面的查理身邊,免得像泰咪那樣,不但穿著高跟鞋和太短的裙子走進這個房間,還在木質地板上製造出驚人的音量。

 

  「還好嗎?」她把手搭在查理的背上。

  「妳還記得拍這張照片那天的事情嗎?」查理的食指滑過光滑的金色相框。

 

  褪色的照片中,是亞倫勾著後院楓樹的低枝吊單槓的身影。當時才剛種沒多久的楓樹,現在已經長成能遮住整間房子的大樹。洛拉輕輕地笑了:「怎麼會不記得,無論亞倫做什麼,你都非在五分鐘內跟著做一遍不可。」

 

  「但是他沒有像我這樣摔到骨折哩。」查理眼眶泛淚卻帶著微笑,將相框放回原處。母親去世會讓他憶起什麼,洛拉只能靠想像;在查理還十分年幼,不懂得孿生兄弟會有什麼特別羈絆的年紀,就已經失去了亞倫。

 

  雖然門鈴響起,洛拉並沒有離開這裡,因為瑪麗莎一定會幫忙開門。查理這個太太個性非常隨和也善於招呼客人,甚至非常懂得安撫小孩。她自願負責這些工作,洛拉也很開心能倚賴她。

 

  前來弔唁的客人在門口拍掉雪花,一邊脫下外套一邊傳來講話的聲音。從他們捧著用鋁箔紙封住鍋蓋的燉鍋中,飄散出大蒜與藥用鼠尾草的香味。想到在獨自沉浸於哀傷之前,還有許多不得不處理的閒談與雜務,洛拉感到胸口糾在一起。這樣的狀態,到底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呢?

 

  她輕聲地把手上的瓷杯放回托盤上,查理不知從外套中拿出什麼,白蠟製的扁酒壺鑲著金色的陶瓷邊緣,他先倒了一點在她的杯子裡,再倒了一點在自己的杯子裡,蘇格蘭威士忌帶來的灼熱,讓兩人略感輕飄飄。小弟與長姊相視而笑。

 

  在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場景中,有許多設定的細節,不只暫時把讀者拉住,同時也是表現登場人物特徵與情感的管道。雖然堅守著洛拉的觀點,但是登場的角色與設定之間的關連性,能讓讀者感受到每個人的性格與他們的心情。為了讓讀者能想像他們的感受,在文中納入了各式各樣的象徵。淺淺的薄荷色、蕾絲窗簾、不給人踩踏只能從旁邊繞過的地毯,這些室內的裝潢,甚至連室外的天氣,都負起了為這個場景塑造氣氛的任務,強化了家人之間有隔閡的事實。從暖爐上放的照片來看,母親是一個公平的人,但從室內的布置得知,她是個有點囉唆,而且不近人情的人,所以有可能也因此影響到現今家人之間的關係。而亞倫的照片,則是喪子的象徵,也是讓往事片片斷斷浮現的媒介。

 

  另外,從看照片時的互動,到之後一起喝蘇格蘭威士忌的情景,讀者可以清楚地知道洛拉跟查理感情很好。而另一方面,泰咪和里克喜歡八卦的個性和他們坐的位置,都顯示出兩人是自以為是的人。從泰咪自作主張把自己的照片往中間挪動的行為,也可以觀察到這一點。另外洛拉就算沒有提到這一年間都在母親身邊照顧病人,從她會去把亞倫的照片擺好這點來看,就可以知道她在這個家是照顧人的角色。

 

  若能巧妙地這樣安排,特別是在塑造角色與醞釀氣氛方面,就可以透過選擇性描寫的各項細節,以及設定本身,主動積極地向讀者傳達更多訊息。

 

(本文為《場景設定創意辭海:225個故事舞台,創作靈感一翻就來》部分書摘)

 

 

書名:《場景設定創意辭海:225個故事舞台,創作靈感一翻就來》 The Rural setting Thesaurus、The Urban setting Thesaurus

作者: 安琪拉‧艾克曼、貝嘉‧帕莉西

出版:如何

日期:2018

[TAAZE] [博客來]

 

你可能會喜歡

自由的勇氣:《二十一世紀的烏托邦》(Völlig Utopisch,2015)

不管殺了幾隻猶太人,總是會有一些倖存:《昆蟲誌》

就算已脫離掌控,我們也不會說那樣的姿態是自由:《跳舞的熊》

1920至1930年代的韓國文學群像:《吹過星星的風》韓國文學選集點評